3×8还是8×3?二年级数学题让杭州家长吵翻天 数学老师解画
近日,一道简单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题在浙江杭州引发热烈讨论: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若想算上总共多少个水果,列式应写为“3×8”还是“8×3”?一名学生写下“3×8”,却被老师判错,家长群组顿时炸开了锅,不少家长质疑:结果相同,顺序真有那么重要吗?
除了上述例子,顺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例如据杭州萧山一位家长在当地APP上反映,孩子算式写成“7+7+7=3×7”、“8+8+8+8=4×8”,却被老师判错。这些案例都让辅导作业的家长直呼不明白,“明明结果是一样的,顺序有这么重要吗?”、“明明从小自己学的时候,只要结果是对的,就能判对!”,还有家长坦言,明明结果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这么复杂?
对此,有数学老师解释,2025年秋季新教材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每份数×份数=总数”的乘法算式结构。例如,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应写为“8×3”(每份8个,3份),以帮助学生建立“量×份数”的认知,理解倍数关系。
该数学老师续解释,对于二年级学生,理解“每份数×份数=总数”可能有难度,因此常以“相同加数×个数=总数”来引导。例如,2个3相加写为“3×2”,3个2相加写为“2×3”。这种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掌握乘法的本质。
拱墅区一所小学的包老师亦表示,过去教材对顺序要求较宽松,但新教材对乘法顺序要求更明确,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含义,这对后续学习除法也有帮助。她提到,开学以来已多次与家长沟通,特别是二胎家庭,因教材变化感到困惑。另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也确认,作业中若乘法顺序错误,将被判错。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材反馈平台回应称,乘法算式的写法是对乘法定义的约定,在具体情境下其意义唯一,顺序不可随意颠倒。
不过,这一解释仍让不少家长摸不著头脑。90后父亲闫先生表示,他小时候学乘法时,只要结果正确,顺序并不重要。然而,他的母亲、70后李女士回忆,当年学算术时就要求分清“乘数”和“被乘数”,类似除法的“除数”和“被除数”,强调数量或单位在前,份数在后。
网友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质疑,若顺序如此重要,为何九九乘法表只教一种顺序?有二胎家长抱怨,去年教大孩子时“3×8”正确,今年教小孩子却不行,标准变化让人无所适从。也有网友建议,在算式后标注单位(如“8个水果×3盘”)能更清晰表达含义。
但部分网友支持新教材做法,认为明确顺序有助于孩子理解乘法逻辑。例如,“3只5两的梭子蟹”和“5只3两的梭子蟹”总重量虽相同,但含义不同,顺序反映了实际情境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