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饮3斤白酒用智驾飙20公里 终睡着停高速公路 判拘役一个月
浙江一名33岁男子喝了3斤白酒后,使用智能驾驶狂飙20公里,惟因睡着导致车辆停在高速公路上。法院最终判处男子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人民币。
央视报道,今年5月,一辆新能源汽车开著双闪灯停在浙江杭州的一条高速公路行车道上,车门反锁,车窗紧闭。驾驶人在车内紧闭双眼一动不动,任凭交警如何呼喊,他都毫无反应。
民警担心驾驶员突发疾病,破窗救人。然而当民警打开车门后,车内飘出浓烈的酒气。男子告诉交警,他连续喝了两场酒,一共约3斤白酒,喝醉后他用自动驾驶开了20公里,最终睡著了。
此事件公布于央视《社会与法》栏目。影片中称,5月31日晚上11时13分许,浙江杭州高速公路交警通过公共监控查询时发现,在G4012溧阳—宁德高速杭州方向淡竹收费站附近,一辆小车停于高速公路主线车道。警力到达现场后,在车前透过车窗看到驾驶位上有一名男子靠在座椅上一动不动。打开车门的一瞬间,民警就闻到了浓郁的酒气。
据民警调查,33岁的驾驶员姜某当晚喝两场酒,分别在家及友人聚餐时饮用了数杯白酒。饮酒后,他计划从杭州市淳安县前往建德市的岳母家,并打算试试他新购买车辆的智能驾驶水平。
在酒精影响下,他心存侥幸,误以为自己设置自动驾驶即便被交警拦查,他也能辩解说自己并未驾驶,而是车辆自行行驶。然而,在返回途中,他因酒后困倦而慢慢失去意识后入睡,双手脱离了方向盘,激活了车辆的安全机制,导致车辆逐渐减速并最终停下。
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吴佩锋强调,“智能驾驶”系统是为驾驶提供辅助作用的,不能替代人成为驾驶主体,所以像在车里睡觉、长时间玩手机等这种“脱手脱眼”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脱手脱眼”,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酒后使用“智能驾驶”还算酒驾、醉驾吗?
吴佩锋表示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都是车辆的实际操控者和责任主体,只要驾驶员饮酒后在车内启动车辆并行驶,就符合酒驾、醉驾的认定条件。
吴佩锋透露,“经过现场呼气式酒精含量检测,驾驶人姜某体内酒精含量为182毫克/100毫升。后经抽血鉴定,姜某血液内酒精含量为205毫克/100毫升,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姜某被淳安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