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硫酸”隐翅虫肆虐 女童颈溃烂廿日留疤 医生警告勿拍打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综合陆媒报道,近日,中国北方多地出现大量隐翅虫群聚现象,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均传出民众遭毒液灼伤案例。这种体内含强酸性毒素的昆虫被网民称为“行走的硫酸”,其在河南洛阳一处工地密集爬满数十米高脚手架的画面令人怵目惊心,更有幼童接触毒液后颈部红肿溃烂逾20天未愈,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首引发广泛关注。

在洛阳孟津区某建筑工地,工人卢先生目睹四、五十米高的脚手架与纱网上“密密麻麻全是隐翅虫”,黑色虫体遍布网面与钢管的景象让工人们不敢靠近。

而在南阳,一名4岁女童清晨醒来称颈部疼痛,出现一圈红肿,起初家长以为是普通抓伤,未料症状持续恶化,就医后确诊为“隐翅虫皮炎”。女童母亲王女士痛心表示,女儿颈部伤口一度溃烂,虽已结痂但仍留下明显疤痕,从发病到结痂历经20多天尚未完全康复。王女士坦言,事发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昆虫。

“隐翅虫皮炎”此前虽也会在夏季等时期出现,但近日因此而就诊的人数在北方多地医院明显上升,有不少网民也发帖称自己“中招”。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张艺杰透露,近期每日约接诊6至7名患者,高峰期更达15例,多数患者因徒手拍打虫体或误触毒液,导致皮肤起水泡、溃烂,一些病患直到病情严重才就医。

有网民发帖称“中招”。

为何今年北方隐翅虫特别多?

对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周兴苗解释,隐翅虫种群数量增加与气候条件、食物来源密切相关,尤其是幼虫期生存环境改善有关。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及田间农药施用量降低,这类属于天敌昆虫范畴的物种数量会相应提升。他强调,隐翅虫具有捕食其他小型昆虫的习性,实属控害有益类群,对人体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毒隐翅虫属种类,其种群数量通常较大。

专家特别提醒民众,若感觉有虫子落在身上,切勿惊慌拍打,应直接吹走或看清虫体后勿扰移除。若隐翅虫已被拍死在皮肤上或感觉残留体液,需尽快用碱性水、肥皂水冲洗;若接触眼部则需大量清水冲洗,并视情况及时就医。周兴苗副教授强调,隐翅虫在体表爬行通常不会直接释放毒液,除非受到惊扰或被拍死在皮肤上,因此发现虫子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