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狂犬病例连降16年后首反弹 流浪狗与逃疫家养犬成最大隐患

撰文: 卢诗文
出版:更新:

近期官方数据显示,内地狂犬病病例在连续16年下降后首度出现反弹,2024年病例数较前一年增长36.9%,2025年前7个月发病数更较去年同期上升51%。尽管犬只免疫是防控核心,但北京日报调查发现部分养犬人因省钱、担心副作用或心存侥幸,以逃避接种、伪造证明等方式规避规范,同时,由于监管力量有限,未登记犬与流浪犬成潜在传播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文周报》数据显示,中国约95%的狂犬病病例由犬只引起,约5%由猫引起,因此,疾控部门强调,防控的关键在于大规模犬只免疫。

根据《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养犬需办理登记、年检,并每年为犬只免费接种狂犬病疫苗;《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二章详细说明了深圳“实行养犬登记制度”——养犬人应当为犬只注射狂犬疫苗并到当到住所所在地的区主管部门申请养犬登记。

研究截图 (CHINA CDC WEEKLY)

然而,北京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养犬人并未遵守规定。在社群网络上,充斥著“家养小型犬不需每年打针”、“狗年纪大了怕副作用”等讨论。有人坦承数年才为爱犬接种一次,甚至有人透过宠物医院,只取得疫苗贴纸办理年检,却不实际注射。动机除了省事、担心健康问题外,每年数百至上千元的养犬管理费,也是部分饲主选择“无证饲养”的原因。

此外,监管力量有限,很难保证实时监控每一只犬。根据规定,公安机关负责养犬登记、年检及查处违法行为;畜牧兽医部门则负责免疫管理。尽管法规严格,规定无证养犬可罚款甚至没收犬只,但执法面临巨大挑战。

有民警表示,日常警务繁忙,很难实时监控每一只犬。执法多依赖民众举报、倒查伤人事件,或于集中宣传期间进行检查。业内人士赵爽(化名)指出,除了城区宠物犬,农村散养犬和流浪狗问题更为棘手,基层警力难以全面覆盖,导致部分养犬人产生“平时一般不查”的侥幸心理。

图源:视觉中国

流浪狗和家养狗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毒,并传给人。2024年12月,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一名男子狂犬病发作死亡,媒体报道其当年8月曾被一只流浪狗咬伤。2018年,宁波一社区的保安,在救助一只宠物狗时被狗咬伤,两个多月后狂犬病发作身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公开资料显示,在存在狂犬病的区域,让70%的犬类定期接种疫苗,就能够使人间病例数量降至0。但据央视报道,中国的动物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严重不足,2020年,中国犬只的平均免疫率只有28.84%,在一些狂犬病高发省份,平均免疫率甚至不到4%。

10月22日,在北京市平谷区王辛庄镇的宠物友好型公园,市民与爱犬一起散步。(新华社)

虽然本次狂犬病历的绝对数量仍然较低(2024年全年167例),但病例数的大幅反弹,提示对狂犬病这一致命传染病的防控仍然不可掉以轻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指出,此次狂犬病例“局部反弹”并非意味著防控体系失效,而是在提醒我们,狂犬病消除是持久战,需持续聚焦“薄弱区域、薄弱人群、薄弱环节”。

他建议养宠人士,对家养犬、猫必须按规定接种狂犬病疫苗;不养宠人士,不要随意挑逗陌生犬、猫;遇到野生动物,尽量保持距离;一旦被动物咬伤、抓伤,需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随后尽快前往医院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