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联倡重启租置计划:逾九成受访九龙东屋邨租户支持
民建联在九龙东收集公屋居民意见,分别有76%及21%受访者表示一定或大机会购买现时租住单位。民建联建议政府重启租置计划,并确保住户可以负担供楼等支出,同时划分公用设施权责以减轻业主维修负担,以及房屋售价涵盖一笔上限为10万元的维修储备金等。
特区政府在1998年推出“租者置其屋计划”,指定39条屋邨租户可用低廉价钱购买其租住单位,共涉约18万个单位。根据官方统计,截至2023年中,当中约15万个单位成功售出。但租置计划不乏争议。其涵盖屋邨楼龄偏高,加上业权混合,衍生管理矛盾。公屋供应长期供不应求,租置计划更被诟病阻碍基层居民上楼。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颜汶羽、陈学锋今日(26日)召开记者会,介绍重启公屋“租置计划”的构思。民建联首先公布,今年7至8月就该计划成功访问7046位九龙东公屋居民,结果显示有分别有76%、21%的受访者,表示一定或大机会购买现时租住单位,其中蓝田邨、宝达邨、秀茂坪南邨居民的购买意愿最强烈,均接近九成人希望购买。
颜汶羽:可为政府提供稳定收入及鼓励居民“上流”
颜汶羽表示,调查显示公屋居民购买租住单位意愿强烈,若重推租置计划,有望为本港公共财政提供稳定收入,亦可以鼓励公屋居民“上流”,步上置业的人生新阶梯。他又透露,有居民向他解释购买租住单位的原因,是希望留在熟悉的社区及维持邻里关系。
调查又显示,逾六成受访者冀以市价的15%至35%购入单位。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受访者希望房委会只出售公屋单位及大厦范围,道路、公园、球场等则仍交由房委会管理,亦有人忧虑维修负担重。
陈学锋建议售价低于100万元 涵盖维修储备金
对此,陈学锋建议出售公屋的定价为市值20%至25%,并确保住户每月供款等支出不超过收入的25%,将多数单位售价降低到100万元以下。他又指,出售范围应限制于楼宇主体和泵房、电力设备等设施,至于车道、商场等仍由房委会集中管理,“直接避免推卸责任和维修费分配不均”。
对于受访居民担忧维修成本重,陈学锋建议单位售价涵盖上限为10万元的储备金,另由房委会设立“维修基金”,以应付大型维修工程。
会否拖慢公屋上楼时间表? 陈学锋:政府已大量增加供应
为避免单位被炒卖,陈学锋建议设五年的“禁止公开转售期”,其间只允许原价售回房委会,其后在第二市场放手的单位要设售价上限,且需补地价才可公开出售。
房委会本月较早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5.4年,较前一季微升0.1年,与当局订下的平均三年上楼承诺有明显差距。被问到重推租置计划会否导致公屋轮候时间进一步增加,陈学锋认为政府已大量增加公屋供应,预料未来上楼时间缩短。他又强调,有居民为了维持申请公屋资格而“躺平”,推行租置计划可以减少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