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年|特区纪念包罗万有 民间倡加强趣味性以深入民心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阅兵,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连日来亦举办一系列活动,规模可说是历史之最,包括多个大型巡展、设专题网页,在9月3日当天举行纪念仪式,等等。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8月30日)早上出席到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出席典礼时表示,要让市民更全面认识抗战历史和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传承英烈精神,弘扬爱国情怀。
有推动爱国主义活动的民间人士指出,特区对爱国及抗战活动重视程度提高值得肯定,但在推广宣传方面,乃至多元化体验等都仍需努力,才可令市民更有兴趣了解国家抗战史。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认同,纪念抗战历史需要有多元化措施,他指出,本届政府将海防博物馆易名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后完善不少内容、北京设立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都证明今届政府在不同地方有下功夫。
抗战胜利80周年推出一系列活动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早前推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网页,列出由政府政策局及部门、地区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各界的一连串纪念活动。由官方纪念仪式、文物及图片展览、抗战遗迹导赏,甚至研讨会、专题讲座及工作坊、抗战电影欣赏、微短剧、抗战书籍展览,以及文艺晚会等,可谓应有尽有。
陈勇表示,特区支持社区各界举办相关活动,展览数目众多,都是历史之最,创下了“新成绩”。他亦指活动形式多,做法新颖,例如教育局都有绘画、作文比赛,不只限于严肃文字及历史内容,反而趋向多元化推广。
多元化、具趣味性的宣传教育更为有效
然而,有推动爱国主义活动的民间人士直言,港府做法有待改进。他们表示,活动必须要多元化、好玩才可成功吸引青年注意,继而有机会深入了解背后含义,这一点对政府而言是个考验,譬如《黑神话:悟空》等游戏,又例如《哪吒》等动画,都是以青年所喜爱的事物为铺垫,带出更深层次的爱国主义。
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的难题,或许就是缺乏多元及趣味性,内容难立体呈现。有民间人士称,譬如驻港解放军的展览馆的高新科技武器模型,就成功吸引年轻的男士,较早前山东舰访港更可吸引“一家大细”,港府是否有资源、有能力、有办法继续举办?
陈勇倡设巡回机制展出可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文物
对于上述疑问,陈勇表示特区政府可积极向国家申请,借出部分重要文物或展品来港展出,并考虑与民间机构合作,推动巡回式展览的举办。他强调,采用小型化、精致化的展览模式,更容易深入社区、贴近市民,例如可安排部分展品以限时方式于学校、政府合署等不同场所轮流展出。关键在于建立持续运作的巡回机制,而非仅在重要节日期间短暂举办。
陈勇进一步指出,此类巡回展览所需资源相对有限,若能由司级官员牵头统筹,并协调教育局、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将有助提升展览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更广泛的公共历史教育。
香港9月3日将举行抗战胜利纪念仪式
官方在9月3日有抗战胜利纪念仪式。陈勇表示仪式固然一定要有,市民可从报道可了解国家历史,惟如何让市民付出更多时间,深入了解过去,各式各样的活动还需持续推动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