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港青基信幼稚园(启晴)传承文化乐趣 中国童玩教育计划成果分享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港青基信幼稚园(启晴)作为一所扎根社区的幼稚园,黄校长深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与生命经验的共创。两年前,本校成功申请优质教育基金津贴,启动“我的行动承诺加强版——中国童玩”计划,透过多元互动的传统游戏与文化体验,搭建跨越世代的学习桥梁。如今计划圆满落幕,我们欣喜见证这趟文化探索之旅,如何为幼儿、家庭与社区种下珍贵的成长种子。

以童玩为媒,点燃文化认同火花

计划以“玩中学”为核心,精心设计三大实践方向。在文化探索层面,我们带领幼儿走进时光长廊:从亲手捏塑陶土感受千年匠艺,到挥洒创意绘制风筝;从蹴鞠竞技体悟古人团队精神,到改编“公仔纸”融入数学逻辑训练;我们特别成立的“升旗队”更将仪式教育融入日常,当幼儿挺直背脊注视国旗升起时,文化认同的种子悄然萌芽。

成立升旗队。
皮影戏体验。
陶土工作坊。
陀螺工作坊。

“亲子共学”是计划的亮点所在。家长义工巧手缝制的抓子包、亲子协力制作的彩毽,不仅重现昔日儿时的童趣,更创造新世代家庭的集体回忆。家长在风筝工作坊后感动分享:“原以为传统游戏过时了,没想到和孩子放飞自制风筝时,竟找回了小时候在公园奔跑的快乐。”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亲子风筝。
亲子毽子。
蹴鞠体验。

从游戏到教育,开创全人发展契机

我们惊喜发现,传统童玩蕴含丰富的教育养分。幼儿在踢毽子时锻炼肢体协调,制作过程学习精细动作;陶土创作启发美感知觉,团队游戏则培养社交技巧。教师团队更透过体能游戏工作坊,将“扯铃”“投壶”等经典游戏转化为情境教学素材,让文化底蕴自然融入五大发展领域。

中国民间童玩日-扯铃。
中国民间童玩日-竹签。
中国民间童玩日-拍自制公仔纸。

本计划特别设计的“童玩资源包”成为延伸学习的关键。内含陀螺、公仔纸等十种经典玩具的资源包,配合QR Code教学影片,让文化体验突破校园藩篱。有位双职家长反馈:“周末的时候,孩子主动教外婆玩自己所设计的公仔纸,祖孙三代围坐玩游戏的画面,是科技时代最珍贵的礼物。”

家长义工队制作-童玩抓子袋及学生自制拍公仔纸。

全校共融 播撒文化传承星火

年度“中国民间童乐日”成为学校文化盛宴。当日校园化身传统游乐园,老师示范不同的童玩,让学生体验各种传统游戏。这种跨年龄层的互动,让文化传承从单向教授转化为双向滋养。

教师培训-体适能游戏工作坊。

两年耕耘收获丰硕成果:家长认同计划能增进亲子互动品质,教师观察到幼儿专注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这些转变印证了我们的信念——当文化传承以游戏姿态融入生活,便能孕育出最自然深刻的生命教育。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持续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内涵,让童玩不只是怀旧情怀,更成为滋养未来的文化养分,成为每位学生、家长的共同美好回忆。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