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推眼科影像无纸化 年省1百万元墨盒 能跨院查阅电子纪录

撰文: 苏乐瑶
出版:更新:

医管局近年积极推动眼科影像无纸化及数位化,已在大部分医院全面实施和正式运作,并预计年底后可涵盖99.9%的眼科影像。此外,医管局亦推行眼科电子病历记录表,将眼科病人复诊流程转为以电子记录,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输入。当病人视力下降或眼压升高,系统会自动发出提示,以便医护人员跟进。

医生可在病人到达后扫描二维码获取资料,根据不同机器进行眼科检查,在核对影像报告是合适规格之后,将影像汇出至最高质的DICOM模式,并上传至中央系统上。同时亦会上传到医管局的临床检视眼科报告系统中,可供所有12间眼科专科医院及其他医管局旗下医院查看该报告。(陈苇慈摄)
医管局近年积极推动眼科影像无纸化项目,将眼科检查影像数位化,以实现跨医院共享。(陈苇慈摄)

料年省一百万元墨盒费用

眼科影像无纸化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目标是将影像电脑化,以提升整体眼科服务水平和质素。该项目主要在中央及12间医院管理局眼科专科门诊诊所安装眼科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ACS),能整合超过250部眼科检查相关影像仪器,每年可处理200万至300万个影像传输。医院管理局眼科统筹委员会主席袁国礼教授表示,无纸化后能为医管局旗下医院每年节省超过一百万元的墨盒费用。

医院管理局眼科统筹委员会主席袁国礼教授。(陈苇慈摄)

首阶段为期3年,已于去年第一季度完成,将70%的眼科影像数位化,优先处理五大主要影像,包括FP眼底摄影、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VR视野检查、FFA眼底萤光素血管造影及ICG靛青绿血管造影。同时,医管局在医院建立电子系统,以及在儿童医院安装中央伺服器,以形成联网。

至于第二阶段会处理余下未数位化的眼科影像,目前大部分医院已全面无纸化,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届时可涵盖99.9%的眼科影像和检查。

医院管理局眼科统筹委员会成员陈正欣医生。(陈苇慈摄)

医生可于联网查看影像 进行检查和比对

医管局眼科统筹委员会成员陈正欣医生指,各医院都拥有自己的伺服器,并会将生成的眼科影像传输至中央伺服器,该伺服器储存了12间联网医院的影像。医生可安坐诊症房直接查看这些影像,当病人转院复诊时,医生可在中央系统中提取其第一间医院的影像进行检查和比对。

此外,医生应诊时可扫描病人专属的二维码获取资料,使用不同机器检查眼部,核对影像报告合适规格之后,将影像汇出至最高质量的DICOM模式,并上传至中央系统。影像同时会上传到医管局的临床检视眼科报告系统中,可供所有12间眼科专科医院及其他医管局旗下医院查看报告。

医生可在病人到达后扫描二维码获取资料,根据不同机器进行眼科检查,在核对影像报告是合适规格之后,将影像汇出至最高质的DICOM模式,并上传至中央系统上。(陈苇慈摄)

眼科电子病历记录表助医生减省寻找病历的时间

医管局辖下眼科专科门诊诊所去年起全面推行眼科电子病历,以电子病历取代纸本病历。在诊所内验眼的地方、眼压和散瞳药的检测站现时都配置了平板电脑,方便医护人员包括护士、视光师、视觉矫正师、医生等在同一次诊症中进行记录与输入数据。记录亦涵盖文字、数值、图表、影像等多种形式的资讯,帮助医生对比病情,减省寻找病历和后勤人员整理病历的时间。

传统病历需列印成纸本,导致病历厚重和颜色容易褪色等影响查阅。而眼科电子病历记录表的推行能帮助医生对比病情,减省寻找和整理病历的时间。(陈苇慈摄)
眼科影像无纸化项目中,各医院拥有自己的伺服器,并会将生成的影像传输至医管局中央伺服器,该伺服器储存了12间联网医院的影像。医生可通过诊症房直接查看这些影像。(陈苇慈摄)

如视力下降或眼压升高 系统发提示

为进一步推动眼科电子病历,医管局在2025年推出眼科临床管理系统记录表,容许医护人员在诊症日能为病人多项或重复的检测进行记录。此外,记录表可自动调用并显示病人过往的病历资料,方便视光师在验眼时作参考和对比,同时增加了安全功能,如视力下降和眼压升高,记录表会出现一个红色提示,提醒医生当日要留意病人情况,亦设有散瞳药物敏感提示。另外亦新增跟进项目列印单功能,医生可以将病人下一次需要做的检查或覆诊日期列印成清单,方便护士或预约处跟进。

医管局希望日后能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眼底影像,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筛查常见眼疾青光眼、黄斑病变和糖尿上眼等。另外,医管局未来亦将设立虚拟诊所,支援黄斑病变影像比对和病情跟进。

医管局推眼科影像无纸化 年省1百万元墨盒 能跨院查阅电子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