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B状元“回归”读港大工程学士精英课程:香港学术声誉卓越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于2025新增工程学士精英课程,学生可于二年级自由选修一门工程专科,吸引优异学生入读,当中包括应届日本IB(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状元Aryan SOKHIYA。
本身是印度人的Aryan SOKHIYA,在香港经历儿童及小学时期。他这次决定“回归”本港及入读港大工程学士精英课程,除了课程特点外,也有另外四大原因:曾在香港生活过;香港的学术声誉卓越;他的日语水平不足以应付在日本学习,而港大则以英语授课;非常认同精英工程计划的愿景。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于2025新增工程学士精英课程,透过可于二年级自由选修一门工程专科的特点吸引不少本地和国际学生修读。
日本IB状元印度出生 跟父亲来港生活 在本港读小学
IB(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状元Aryan SOKHIYA在印度出世,后跟随父亲来港居住,在香港就读小学,其后再转到日本生活,在当地读中学并应考IB课程,成为今年其中一位取得45分满分状元,“回归”香港入读港大工程学士精英课程。
Aryan说,在备考的两年间中每天都会花上几个小时学习,加上不断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让他在准备考试时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他亦提到自己起初对该选择哪条学科路线感到非常困惑,但随着逐渐理解工程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才确定在大学攻读工程学的志向。
选择来港原因:港大以英语授课 日语不足以应付在日本上课
被问及为何回港及入读港大,他表示,因曾在香港生活过,并且香港的学术声誉卓越。此外,他提到日本提供英语授课的工程类课程选择有限,他也只能进行日常的日语交流,并不足以应付日本大学用日语专修的工程专业,因而促使他申请香港的院校。他还补充,通过线上与香港大学的几位教授会面,非常认同他们对精英工程计划的愿景,以及该课程在一年级结束后,可灵活选择主修,使他决定入读港大。
对于未来方向,Aryan指从目前所处的阶段来看,要预测四年后甚至一年后的职业方向都相当困难。“不知道我想进入哪个行业,我对许多工程领域都有兴趣,但是我对哪个领域最热衷,仍需探索。”因此在初期阶段,他表示会重点探索那些能激发热情的工程专业方向,及在此基础上决定未来希望落脚的地理区域。
印尼华侨女生以英国高4科A star入读
来自印尼的陈安(Tansi Lucy)表示,在8或9年级的物理专案中开启了对工程学的兴趣,并对亲手设计和建造的过程着迷。她在英国高考(GCE A-Level)中,数学、经济、物理和化学四科都取得A star成绩(最高分数)。
陈安表示,在备试期间提前预习和做大量试卷,以掌握考试题型,她更会用错题本记下常犯的错误,以免重犯。
她选择香港大学主要是考虑到职业发展前景,认为港大提供多元探索机会,如实习计划和本科生研究项目等。至于为何选择工程学士精英课程,她指关键亦在于其灵活性。她认为这能让她在选择专业方向前,深入探索工程学的多个面向。
DSE最佳6科37分港生 为兴趣选择入读工程
DSE中学文凭试最佳6科成绩达37分的林以康(Max)表示,他在中四时已经确定对工程的兴趣,因此选择了这个课程。他相信透过这个课程,能在学习的同时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林以康说,他在DSE考试前的最后时刻才开始温习。他认为上课时专心听讲,并在课后自行温习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不需要依赖额外的补习。这样做不仅能让他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对考试有帮助。
3人认为香港工程业前景广阔
对于香港工程业的看法,Aryan SOKHIYA认为香港未来的工程学发展前景广阔,将成为创新和技术的中心。陈安提到虽然香港传统上被视为商业和金融枢纽,但其工程技术与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比更为成熟;而且由于香港与内地非常接近,那里的工程是主要领域,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供希望深入工程领域的学生。林以康亦指香港的地理位置优越,作为国际港口,方便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
港大工程学院新增工程学士精英课程,和工学学士与人工智能理学硕士联合课程。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本科课程教学) 谢坚文表示,经JUPAS大学联招入读的学生,最佳五科成绩平均分36.8分,本地及非本地收生比例为51%比49%。
院方表示,截至8月20日,工程学院取录413人;两个新课程中的工学学士精英课程收生人数为39人,而工学学士与人工智能理学硕士联合课程收生人数为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