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经济|团结基金倡设Young品牌 引入大师赛吸引高消费力观众

撰文: 任葆颖
出版:更新:

政府早前公布“M”品牌计划的改善措施,资助上限不再划一1500万元,改为按每个项目总评分,由600万至1500万元不等。团结香港基金(下称:基金)今日(28日)举办题为《跨越体育界限 共建盛事之都》的政策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表示认同新措施,因政府面临财政困难,并建议当局根据不同赛事类别调整配对基金的比例,包括将“M”品牌表演赛,政府和企业的基金比例由1:1改为3:7,将政府资源拨至其他体育项目。被问会否担心美斯事件影响投资者意欲,基金副总裁水志伟称,美斯事件属个别,而其访港反映香港仍可吸引球星来港。

基金又建议设立“Young”品牌,专门资助具潜力发展为“M”品牌的赛事,包括青少年赛、全国联赛、以及专为中高龄资深运动员而设的“国际大师赛”。

团结香港基金今日(28日)举办题为《跨越体育界限 共建盛事之都》的政策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任葆颖摄)

“Young”品牌资助具潜力发展为“M”品牌赛事

鼓励公私营资助方面,基金建议文体旅局可设立“Young”品牌,专门资助具潜力发展为“M”品牌的赛事,包括青少年赛、全国联赛等,资助上限为1000万。基金又建议引入专为中高龄资深运动员而设的“国际大师赛”,料可吸引具较高消费力的中高龄选手及观众访港,亦配合政府推广的“银发经济”。基金举例,2019年美国高尔夫球长青PGA锦标赛,6个比赛日共吸引逾5万入入场,带来4000万美元经验收益。

倡表演赛政府企业配对基金比例3:7:美斯风波属个别事件

对于政府日前宣布“M”品牌的资助上限不再划一1500万元,改为按每个项目总评分,由600万至1500万元不等;水志伟表示认同改革方向,因政府财政困难,应更审慎处理,他又指以往并非每项活动都有1500万资助,甚至有活动资助少于600万,他说期望新措施与旅发局和康文署的其他计划形成“阶梯”,并建议当局根据不同赛事类别调整配对基金的比例。

团结香港基金今日(28日)举办题为《跨越体育界限 共建盛事之都》的政策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任葆颖摄)

他解释,现时“M”品牌的表演赛,政府和企业的配对基金比例为1:1。基金表示,由于表演赛的商业娱乐性质较重,建议基金比例可改为3:7,让政府将资金投放予“Young”品牌。

被问会否担心美斯事件影响投资者意欲?基金副总裁水志伟称,美斯属个别事件,而其访港反映香港仍可吸引球星来港,事后政府很快就“M”品牌作出检讨。他引述基金建议,往后若私人机构欲申请大型盛事,可咨询相关体育总会。

至于如何在体育盛事吸引投资者赞助,香港太古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董事唐伟邦在研讨会举例,以往3月是航空公司淡季,而七榄成功将淡季扭转为旺季,带动经济发展。他说商界希望“做大个饼”,不仅推动体育发展,亦有助企业推广品牌、推广生意及履行社会责任。

团结香港基金建议当局根据不同赛事类别调整配对基金的比例,包括将“M”品牌表演赛,政府和企业的基金比例由1:1改为3:7,将政府资源拨至其他体育项目。(任葆颖摄)

倡设博彩基金 政府马会各拨2%

另外,基金建议善用博彩收益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开拓体育盛事资金来源。目前香港没有用于体育发展的政府博彩基金,适逢政府近日提出规范篮球博彩,基金建议政府与赛马会协商,双方各自从篮球和足球博彩税收益,拨出至少2%,即约4.3亿元成立体育基金。水志伟称,数据参考新加坡体育赛金事基金,当局去年宣布未来四年预留1.65亿新加坡元(即约9.52亿港元)支持盛事。

基金提出两个方案,包括由赛马会托管的体育产业发展基金,邀请政府、马会及业界代表出任拨款委员会;另一方案则由文体旅局负责管理,支采体育盛事。基金又指,其他地区如日韩等,都设有体育基金支持奥运会等体育赛事。

团结香港基金今日(28日)举办题为《跨越体育界限 共建盛事之都》的政策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任葆颖摄)

倡扩退役运动员转型计划至私人机构

培育产业人才方面,基金建议将“退役运动员转型计划”的受资助机构范围,由学校和体育总会扩至推广和策划体育盛事的私人机构。现行计划下,资助机构聘请退役运动员任全职岗位,基金建议当局可提供补贴和配业,鼓励体育总会和私人机构聘请退役运动员从事短期工作或兼职,让其同时兼顾其他职业发展。另外,基金建议善用本地及内地赛事推动人才发展,为本地学生增加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