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口岸重建研人车直达 单日人流容4万 可行性研究年内完成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于2024年达成共识,以“跨河建”的安排重建沙头角口岸,双方同步建设横跨沙头角河的旅检大楼。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将成为纯旅检口岸,取消货检功能,提升旅客过关效率,并研究“人车直达”运作模式,即口岸将设有公共运输交汇处及停车场,预计届时旅客处理能力将会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

根据北区区议会文件,香港方面的重建项目,涉及约5.5公顷土地,范围涵盖沙头角管制站原址及部份周边土地,其中约1.1公顷为私人土地。有关当局将于2025年第四季分别按条例就上述收地建议及拟议道路工程同步刊登宪报。

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于2024年达成共识,以“跨河建”的安排重建沙头角口岸。

为提升通关效率及促进沙头角地区发展,特区政府与深圳市政府于2024年达成共识,计划重建沙头角口岸。此项重建计划预计于2025年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将于同年第四季就收地建议及相关道路工程刊宪。

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将采用“跨河建”模式,即两地政府同步在沙头角河上兴建旅检大楼,以河中心为界,各自设置出入境检查通道。新口岸将专注于旅客通关,取消货检功能,配合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策略,并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

沙头角口岸重建工地平面、位置及概念布局图。(北区区议会文件附件)

初步估算涉约5.5公顷土地 工程邻近法定古迹协天宫

现时沙头角管制站每日平均处理旅客量约7,300人次,重建后的新口岸设计容量将提升至每日4万人次。目前,特区政府已委托顾问公司进行沙头角口岸重建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预计2025年内完成。

文件提及研究“人车直达”运作模式,即口岸将设有公共运输交汇处及停车场。顾问公司的初步交通影响评估显示,在考虑“人车直达”及设计旅客处理能力为单日4万人次的情况下,周边的主要连接道路及道路交界处仍然会有足够的剩余容车量。

重建计划初步估算涉及约5.5公顷土地,其中约1.1公顷为私人土地。文件指,政府将根据《收回土地条例》收回所需土地,并依法向受影响的业权人及人士作出合理补偿。另外,初步环境审查显示,重建工程预计不会对环境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由于工程邻近法定古迹协天宫,政府将委托顾问公司进行文物影响评估,确保工程不会对古迹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