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护署去年接收近1500只猫狗 唐狗因移民被遗弃 3年后终被领养
遗弃宠物的个案屡见不鲜,渔护署辖下动物管理中心去年接收近1,500只猫狗。为了让毛孩寻找新家,渔护署推行领养动物计划,动物被送往管理中心后,由兽医进行身体检查及评估,若状况良好便会转交17间伙伴动物机构作领养安排。
其中7岁唐狗Abigail三年前因前主人移民被遗弃,直至去年被一对夫妇暂托,再转为正式领养,领养人忆述Abigail为他们的家带来改变,有时工作遇到不快,回家见到牠便觉得放松。领养人说,社会仍有佷多狗只被遗弃,呼吁市民支持领养动物。
狗主夫妇由暂托转为领养:第一次见到就知系我哋只狗!
现年7岁的雌性唐狗Abigail,3年前因前主人移民被遗弃至渔护署,经兽医进行身体检查和行为观察后,情况大致良好,同年被送往猫狗领养慈善协会作领养。至2024年,Abigail辗转被一对夫妇暂托,其后转为正式领养。领养人Chi Chi难忘初次遇到Abigail的经历:“我哋第一次见到佢,就知道佢系我哋只狗!”
她说和丈夫一直喜欢狗只,惟双方为口奔驰,起初只为朋友暂托狗只,累积经验后希望养狗,但由于生活模式未必适合养小型犬,故选择暂托Abigail。她说原本安排数星期观察期,视乎其适应程度才作出领养决定,没料牠抵家首日已流露对新主人的信任,“佢一入到屋企就会睇住我哋、跟住我哋,佢块面好似喺到话‘我可以信任你,你会保护我’,我个心已经冧晒。”
Chi Chi忆述经常带Abigail行山,相处一星期已变得熟稔;有时工作遇到不快,回家后见到Abigail便觉得放松。直至有一日,她看到社交平台上为Abigail寻家的帖文时感到生气,决定主动联络协会作领养。她说社会上仍有佷多狗只被遗弃,而且不希望支持宠物繁殖市场,所以选择领养而非购买。
仅四成狗被领养 渔护署兽医指仍有进步空间
根据渔护署数据,辖下动物管理中心去年接收1,012只狗、465只猫,另有1,742只主要为怀疑非法进口及未符合进口要求而被充公的其他动物,包括兔、仓鼠等;获新主人领养的比例分别为41%、39.9%、5.4%。
渔护署兽医师(动物管理)关晋乐表示,获领养的大部份为流浪动物、主人弃养或被扣留的动物个案。他承认领养数字仍有进步空间,尤其是疫情后领养人数减少,料因通关后市民外出旅游、活动增多,有别于疫情期间经常留在家中。
渔护署捉走动物后会人道处理?兽医:盼为其寻合适主人
关晋乐表示,动物被送往管理中心后,会核对报失纪录、持续进行身体及性情评估等,若动物有攻击性,便安排行为治疗令牠融入新环境,如情况合适便转交17间伙伴动物机构作领养;一般而言,动物可在管理中心逗留数星期至数个月不等。
对于社会有指动物被渔护署捕获后会遭人道处理,关晋乐指说法不正确,又说希望为动物寻找合适的新主人。不过,若动物情况不佳,例如病情严重等,经评估后便会人道处理。
动物机构称有主人因电影养狗 热潮后弃养
猫狗领养慈善协会创办人Jen表示,早年有电影掀起养柴犬热潮,惟潮流过后不少人始发现柴犬难养,于是弃养;又提及移民潮令领养人数下降。她强调,被遗弃的动物不等于“有病、有行为问题”,希望市民多支持领养动物。
她说,协会接收的动物之中,约七成由渔护署转交,包括名种猫狗等。她说接收动物后会先带牠看兽医,包括检查心丝虫、杜虫等。由于协会暂未有合适地方安置动物,故先另觅寄养家庭,同时透过社交平台为毛孩寻家。
协会每个周末亦会安排领养日,其后由义工进行配对,例如检查领养人有否安装猫网等。倘成功领养便须付一笔“小费用”。她透露未来将在屯门设立动物收容所,安置等待被领养的动物,目标明年第二、三季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