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在议会内外联动 为香港医疗发展建言献策
随著香港人口急速老化,公营医疗系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需求持续攀升,同时间,药物价格高昂令基层市民难以负担,加上中医发展缓慢、牙科服务短缺,以及医疗卫生开支不断上涨等问题,使改善医疗服务成为香港最迫切的社会议题。工联会活用多元渠道及平台,促进议会和地区合作沟通,反映市民意见,为医疗发展建言献策,强化工联会的政策主张。
关注医疗改革落实细节
2026年元旦日起,公营医疗收费改革方案将推行,市民求医习惯迎来巨变,工联会紧贴市民关切之处,结合议会和地区力量,协助政府解说新安排,持续收集市民意见,向政府建言,协力提升公营医疗服务供应的流畅度和效能,使市民能够享用优质完善的公营医疗服务。
为了解市民对收费改革方案的看法,工联会透过网上及现场填写两个途径进行问卷调查后,综合结果和分析提出建议︰设立资讯站解答市民疑难;扩大医疗收费自动豁免的年龄限制;优先开放传统申请渠道让符合优化后收入及资产限额的病人提前申请并审批减免资格;制订“地区夜诊服务规划”,改善社区“零西医”的困境;设置资助社区药房。
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邓家彪、陈颖欣,立法会议员陆颂雄分别约见政府官员,建议政府做好服务质量平衡,持续检视措施成效,使长远达至服务质素提升及缩短公营医疗专科门诊轮候时间的“双重愿望”。
优化慢病共治 强推广 减负担
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简称“慢病共治计划”),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策略,是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重要拓展,进一步减轻基层市民的医疗负担,同时亦有效纾缓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吴秋北与团队对符合“慢病共治计划”资格的港岛市民进行问卷调查,邀请工联会工人医疗所医务行政总监黄德祥医生,以及香港西医工会会长陆伟亮医生,共同探讨影响家庭医生参与计划意愿的因素,并了解参与医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工联会整合调查结果与分析后,发布《“慢病共治计划”的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报告,建议政府提升计划参与诱因,例如豁免65岁及以上长者生活津贴领取者及在职家庭津贴受助家庭的120元筛查费用,并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家庭医生参与机制,同时扩大筛查与治疗范围,以加强计划的覆盖面和服务成效。
国药港用 好药平用
药物价格高昂令患者难以负担,尤其对重症病人而言,药费负担日益沉重。以癌症患者为例,每月动辄3万至10万元的药物开支已属常见。与此同时,医院管理局的药物支出更备受关注,过去十年大幅增长166%,攀升至131亿元的历史新高。无论对市民还是政府而言,如此沉重的药物开支实在难以持续。为让病人可以更便利及以更合理的价钱得到用药机会,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陈颖欣在“国药港用”议题上一直努力、坚持不懈,推动政府加快药物改革。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建议香港政府建立制度,助“国药”走向国际,利用香港优势加快审批进度,与药厂联系争取议价空间。他提出在落马洲、新田等新发展区实施药物“一地两检”,获香港及内地双认证,推动药物产业发展。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陈颖欣针对“国药港用”举行座谈会,建议香港与内地深化合作,建立独立药物审查及注册机制,鼓励公私营医疗机构采用经认证的内地药物,推动“国药港用、好药平用”。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