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山 千个足球
霍启山的成长离不开体育运动。他说足球是他的兴趣,并已成为生活。去年他接任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对香港足球发展,满腹大计。
他的“千个足球”,由如何更深入校园、社区发掘新血,加强培育有潜质小将,提升本地球队水平;到加强与球迷沟通,构思更多吸引入场的新体验、新文化;到足球运动如何更有效结合旅游、联乘区域优势,发展成为国际盛事,从而推动经济,贡献社会,全在考量之中。
有一种热爱,将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霍启山畅谈足球发展,寄语热爱足球的年轻人透过足球,找到“位置”。
足球是圆的。圆,代表循环不息,融和通达。一个足球,可以磨练出世界级的球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千个足球,更加千变万化,超越盘、传、控、射,对个人对社会,“圆圆”不绝,拼出千种可能。
“我们希望带来新元素,推动球迷文化,令持份者之一的球迷,可以一起促进足球发展,过程中有更美好的体验。”
凝聚社群
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霍启山接受《骏步人生》专访,从一而终,内容离不开足球发展。“我在香港长大、外国读书,我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体育;特别是足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份。”
说的没错。霍启山自幼在足球的养份下成长。他的祖父霍英东和父亲霍震霆均曾担任足球总会会长,霍英东昔日更在有小型足球“少林寺”之称的湾仔修顿球场留下不少足迹。2008年,霍启山参与推动香港足球发展,当上中国香港小型足球总会会长,提倡“小球推动大球”;及后分别出任中国香港足球总会工作小组、董事、副主席等职务;2023年7月开始担任足总主席一职。
谈到上任后最难忘的赛事,霍启山提及今年6月10日中国香港对印度的亚洲杯外围赛。那是港队第一次进驻启德体育园的场馆,逾四万球迷穿上球衣或红色上衫支持港队,令主场馆顿成一片“红海”,“香港加油、We are Hong Kong”打气声此起彼落。霍启山重提这些画面,仍按不住嘴角上扬:“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场比赛,相信很多香港球迷都一样。我们的目标是‘坐爆’启德。对于中国香港队来说,绝对是大家给予香港足球的一份肯定。”
回想当日盛况,开赛前在球迷区扬起一幅40米长的大型横幅(TIFO),“港队劲揪”四只大字配上红色巨龙图案,气势迫人,顿时燃点现场气氛。由决定以TIFO为港队打气,到TIFO的设计意念和制作,以至TIFO顺利透过逾千球迷双手在启德展现,靠的是足总与球迷一起策划,方能缔造历史时刻。
“我们希望带来新元素,推动球迷文化,令持份者之一的球迷,可以一起促进足球发展,过程中有更美好的体验。”霍启山说,“我有责任透过足总这个平台,加强董事局与球迷的沟通和交流,大家一起构思,携手努力达成不同的新计划。”
感谢马会 支持青训
能够走出自己的“足球路”,对于霍启山,足球从来不只是体育竞技,更是青少年锻练身心的不二法门。“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里,体育绝对不可或缺,尤其足球是团队项目,正好训练团队的合作精神”。
马会一直积极推动本地足球发展,多年来支持足总,包括由足总主办,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并获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资助的“赛马会青少年足球发展计划—暑期推广”,透过专业训练、小型比赛,培养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及技巧。该计划涵盖全港18区3至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于7月至8月期间提供收费相宜的足球训练机会;每年暑假惠及约8,000至10,000人。
另外,由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及康文署支持的不同足球联赛还包括“赛马会女子足球联赛”、“赛马会五人足球联赛”等,致力推动本地足球发展,弘扬体育精神、促进友谊。
霍启山直言:“足球发展离不开资源,马会是足总的长期合作伙伴,多年来资助足总多个青训计划,让青少年透过这些活动感受足球的魅力。”
电子世代 新法招新血
他相信,足球可以协助青少年找到归属感,未来将加强与本地学校合作,让港队和港超球员走进校园,向学生分享足球生涯的点滴,“令足球真正融入社区”。
他深明GEN-Z作为“电子世代”,人人机不离手,与其强迫他们放下手机,不如贴地一点加以善用。“疫情期间,电竞世界杯如常举办,各地足球爱好者都在线上交流。疫情之后,他们热爱的始终是‘踢’足球。”
他称,“电竞是一个能够吸引青少年关注足球的渠道,更重要是要思考如何线上线下对接,透过科技新趋势吸纳新血,鼓励更多人参与户外足球”。霍启山期望,要把不谙足球的人吸引过来,扩大足球人口,方能培育更多优秀运动员为港争光。“人人足球”,就是他心中的最佳战术。
足运之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放诸足球发展,场地,有力左右大局。
“香港足球发展是离不开场地的。多年来,足总都没有自己的场地,之前都要与康文署协调,借用政府的球场。但在马会支持下,足总有了‘赛马会香港足球总会足球训练中心’,这是推动足球发展的重要环节。”霍启山说。
的确,在推动香港足球发展这条漫长的道路上,马会与足总一直合作无间。位于将军澳的赛马会香港足球总会足球训练中心,由马会透过其慈善信托基金审批拨款2.21亿港元兴建,占地 12公顷、分别设有天然草和仿真草各三个标准足球场,以及一个标准五人足球场等,自2018年启用至今,是地区幼苗、青少年足球、女子足球的主要基地,也是教练和裁判的培训场地,使用人次已累积达到140万。
将军澳足球中心 推动足运
这个场地更将迈向另一个里程——香港早前获得国际足协(FIFA)认可设立专为12岁以下女子球员而设的FIFA精英学院(FIFA Talent Academy),这是全球首间专属女子的FIFA精英学院,足球训练中心正好提供优质的训练环境,结合足球技术培训、教育及个人成长,启发U12女子球员的潜力。
其实,另一个足球重地、香港大球场与马会同样深有渊源。1992年,马会斥资逾八亿港元支持大球场重建工程,并于1994年重开。为长远改善球场草地质素,马会于2015年再斥资3,100万港元,支持政府全面重铺大球场的草地;在启德体育园今年启用前,大球场是香港最大型的户外多用途康体场地,多年来见证香港足球迈步前行,烙下不少经典回忆。
霍启山深信:“突破了场地的限制,便有更多空间发展足球。”他以去年底在香港举行的东亚足球锦标赛外围赛为例,“国际大赛或盛事对于场地有很多要求,经常要同时间在不同场地举行赛事,亦要有足够的练习场。香港一旦增加球场,便有更好的条件申办更多比赛,令市民和球迷得以近距离参与国际盛事。”
“盛事化是政府未来体育政策的重点,用以吸引旅客来港,推动香港的旅游和经济,同时本地球迷一起参与。作为足总主席,我更关心盛事化如何贡献香港足球。”
足球盛事 促进经济活化足运
谈到国际盛事, 今年7月于启德主场馆上演的“香港足球盛会”,便在今年夏天为香港卷起一股足球热潮,甚至不少旅客为了两场大战到港一游。昔日欧联皇者对决戏码—AC米兰对利物浦、“北伦敦打吡”热刺对阿仙奴,于今夏一一移师启德上演,两场比赛都令五万座位的启德主场馆座无虚席。“除了比赛的90分钟,这场盛事亦带动了香港的‘主场经济’,例如周边的餐厅和酒店,从而促进旅游业。”霍启山说。
香港作为亚洲区的国际城市,配合先进的体育场地,启德体育园揭开了“盛事经济”、“主场经济”的香港新一页。霍启山认为,连串国际大赛已证明香港有足够能力举办盛事,但这些盛事又为香港带来什么启示,未来应该如何运用盛事带来的效益呢?
“盛事化是政府未来体育政策的重点,用以吸引旅客来港,推动香港的旅游和经济,同时本地球迷一起参与。作为足总主席,我更关心盛事化如何贡献香港足球。我们的下一步,必然举办更多更专业、更精彩的比赛,提升球迷的兴趣,带动体育市场走向产业化,同时透过盛事化支持本地足球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和教练人才培训,令整个足球生态发展得更完善。”
交流新章
讲足球,不得不提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的经验。霍启山以英国足球文化为例,认为地区球队能为当地市民带来与别不同的投入感和归属感,令足球真真正正的融入生活,也正正是本土足球走向国际的基础所在。
难怪本地球队“大埔”在上个球季赢得香港超级联赛冠军,举行开蓬巴士胜利巡游时,霍启山也一起参与,亲自“落区”与大埔街坊分享喜悦。他说,当天活动气氛特别热烈,“香港足球发展其中一个趋势,就是地区足球。地区球队特别有凝聚力,能够透过球队贡献社区,亦能带动地区力量,提升足球水平。”
球队赢波 落区分享喜悦
其实,霍启山与地区足球渊源甚深。他的祖父霍英东正是“省港杯”的倡议者,从1979年开始,香港队与广东队每年均以主客制合演两场友谊赛。“这个比赛四十多年来陪伴香港足球发展,见证两地交流,是极具历史意义的赛事。”
直到近年,内地的“贵州村超”(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及“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大受欢迎,平均入场人分别高达五万和六万,霍启山认为这印证了,要将足球真正融入生活,绝对不能小觑地区力量,同时期望带起香港与内地足球交流的新篇章。“村超和苏超带来不同的热潮,如果香港能与他们更深入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合作,大家一起进步,两地的足球气氛一定愈来愈热烈。”
“地区球队特别有凝聚力,能够透过球队贡献社区,亦能带动地区力量,提升足球水平。”
马会刊物《骏步人生》:http://bit.ly/3HbmwR0
资料提供 : 马会刊物《骏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