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无家者比例升 组织倡推共居设施改善心理健康
根据全港普查资料,女性无家者近年比例上升。其患抑郁、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比例亦达48%至85%。关注无家者的组织“同路舍”早前推出长达两年半的“女性无家者特别关顾及共居试验计划”,为女性无家者提供食宿、医疗评估、“共居设施”等服务,并与树仁大学辅导心理学系展开跟踪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参加者在共居后的压力及抑郁程度降低。团队指,结果反映家者的自尊及孤独感是预测生活满意度更重要的因素,呼吁政府制定及落实专为女性无家者设计的政策,强调精神健康、生活安全及全人发展,并考虑推动更多共居设施。
同路舍早前推出长达两年半的“女性无家者特别关顾及共居试验计划”,为轻微精神健康问题的女性无家者提供食宿等照顾,并推动推动“全人发展”活动;并针对中度至严重精神健康问题的女性无家者配备关顾人员及护士长,提供医疗评估和护理。
结果发现,47名参加计划的女性无家者在共居后,心理健康和自我价值显著改善,其中压力水平及创伤后遗症状评分均下降超过5成,抑郁程度评分亦下降超过4成。
其中一名参加者Angel,4年前因家人争执选择离家,但无家后的卫生及私隐问题令她感到十分焦虑,更常常担心有人盗窃她的私人物品。其后她参加同路舍的相关计划,经过一年共居,她指学会与宿友沟通和分担家务,而在职员关顾下,耐性与包容心显著提升,现时亦成为同路舍社区助理。她已成功申请过渡性房屋,指期待重拾独立生活。
团队表示,计划针对女性无家者的精神健康和生活需求,提供了整合而全面的支持服务,并强调以“家人身份”代替“病人身份”,配合专业支持与社区连结,帮助无家者脱离孤独感,帮助她们复元。
团队呼吁政府制定及落实专为女性无家者设计的政策,强调精神健康、生活安全及全人发展,保障她们获得长期且有效的复元支持;此外,政府及营运机构亦可考虑推动更多共居设施,并推动社会教育,提升大众对无家者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