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争取扩大“一签多行” 以盛事吸引旅客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行业之一,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针对“深度游”发展及“无处不旅游”理念的树立,推出系列配套措施。工联会支持特区政府持续大力振兴香港旅游业,透过实地考察、访问相关领域专家、访港旅客问卷调研、设街站收集市民意见等,提出了多项针对性建议,挖掘本土历史文化深度游潜力及建设18区旅游热点。
强化国际旅游城市枢纽美誉
国家为支持香港特区发展,多次出台惠港措施,2024年12月恢复并扩展深圳“一签多行”个人游签注安排后,访港旅客人次屡创新高,2025年1至8月共录得约3,300万访港旅客人次,同比增加12%。
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立法会议员陆颂雄、郭伟强、梁子颖、邓家彪及陈颖欣等,在《施政报告》咨询期间与行政长官李家超会晤,就推动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在产品、服务、体验、制度、措施等方面持续创新完善,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包括︰争取扩大“一签多行”至大湾区内更多城市及内地重点城市,以盛事吸引旅客;善用海岛海岸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海上旅游,推动游艇自由行;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服务品质,让游客更深入感受香港文化,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多来、常来。
壮大摊贩经济 促进多元创业
为振兴小贩经济,活化文旅经济,工联会举行“市”现新文旅“集”活小经济摊贩经济圆桌会议,邀请不同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如何结合香港本地特色与文化元素,提升市集吸引力;同时透过优化现有政策,鼓励和支持市民透过开拓新型态摊贩创业,促进摊贩经济的长远发展。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表示,小贩是城市活力的生动体现,承载著基层市民自食其力的拼搏精神,更是香港独特的文化旅游名片,却受限于诸多条例规管。政府应提供切实支持,为打造香港特色旅游体验赋能。工联会建议政府︰适度放宽摊贩规管、完善牌照继承机制、活化闲置摊位、试行特色主题街区、鼓励多元业态组合,并推动智慧小贩管理等,务求在秩序与活力间取得平衡,全面提升香港市集吸引力与竞争力。
挖掘本土历史文化深度游潜力
为培育和拓展具有香港及国际特色的旅游项目,开拓多元化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香港旅游业的竞争力。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郭伟强、梁子颖、邓家彪和陈颖欣联同工联会区议员,透过地区服务网络,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广泛收集了各区居民、旅游业相关协会及旅游业工会的意见,筛选整理出62个旅游热点,从宣传、翻新、改建、交通、设施配套、智慧旅游平台以及旅游路线等方面,整理《十八区旅游热点研究报告》,递交至政府相关部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吴秋北亦与团队以香港岛为研究样本,实地考察多个地点及访问相关领域专家,了解其旅游偏好、出行习惯及消费意愿等信息,就历史文化资源的善用、旅游设施配套、主题路线、业界支援等方面进一步向政府提出多项聚焦香港历史文化深度游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强保护霓虹灯、老字号店舖以及未获得评级的特色建筑等;将文学转化为旅游发展资源;推出一站式应用程式,完善资讯内容;持续激励业界开发优质产品,激发体验经济潜能;设立高质量旅游培训课程及完善景点交通配套。
发展以爱国教育为主的红色研学旅游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吴秋北曾在立法会上提出,政府应整合大湾区红色资源,推动“一程多站”式爱国主义研学旅游。他以东江纵队当年对文化人士的大营救为例,指出该历史事件的路线与多个内地城市密切相关,建议政府加强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红色文化地图。
工联会乐见政府接纳相关建议,并将其列入《2025年施政报告》,与深圳合作推广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为主题的红色体验研学新路线。而值得指出的是,工联会的工会前辈曾亲身参与当时的文化人士营救行动,保存大量珍贵史料与口述历史。为此,工联会建议政府应整合与善用工联会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人物故事,并结合实地研学,让学生可亲身走访历史遗址,感受先贤的爱国情操。工联会认为推动红色研学不应止于纪念历史,更应融入课程与社区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