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健通|医卫局10.14起推认证计划助辨认 180间私营机构可存病历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医务卫生局今日(13日)宣布,将于明日(14日)推出“医健通+连通支援计划”,鼓励私营医疗机构,采用已连通至医健通的临床医疗管理系统,将市民的医疗纪录存入他们的个人医健通户口。医卫局又指,会同时推出认证计划,方便市民辨认及选择已连通至医健通并可为他们存放医疗纪录的医护提供者,现时有逾180间已获认证,涉及约740个医护服务地点。

医务卫生局宣布,将于明日(14日)推出“医健通+连通支援计划”,逾180间私营医疗机构,可将市民的医疗纪录存入他们的个人医健通户口。(资料图片/江丽盈摄)

医务卫生局指,明日(14日)推出的“医健通+连通支援计划”将向私营医护提供者提供专责技术支援及资助,鼓励他们采用或更新至市场上已连通至医健通的临床医疗管理系统,并在获得市民授权后,存放他们的电子健康纪录至个人医健通户口。

医卫局亦会推出认证计划,按照医护提供者可存放的电子健康纪录种类数量,推出金(多于五种)、银(五种)、铜章(一种)三级认证。

医卫局亦会推出认证计划,嘉许已达到技术要求,具备能力将市民的医疗纪录存放至医健通的私营医护提供者。现时医健通的可互通资料范围涵盖11个类别的电子健康纪录。认证计划会按照医护提供者可存放的电子健康纪录种类数量,推出金(多于五种)、银(五种)、铜章(一种)三级认证。

认证计划首阶段涵盖西医、医务化验中心及放射诊断中心,共已有180间获认证,涉及约740个医护服务地点,包括大部分私家医院和医疗集团。

局方指,市民除了可透过张贴在各医护服务地点的认证标志,辨识及选择可存放医疗纪录至医健通的医护提供者外,亦可透过医健通网页及流动应用程式,了解个别医护提供者的认证及可存入医健通的资料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