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货隐形眼镜感染风险高 视光师协会倡加强监管 强制注册

撰文: 董素琛
出版:更新:

佩戴隐形眼睛十分普遍,不过,如购买不慎则会有感染风险。有眼科医生每年接获约5至10宗因不当使用隐形眼镜,引致不良后果的求医个案,较严重的个案视力永久受损。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调查发现,仅四分之一受访者能分辨包括隐形眼镜等属医疗器械的“水货”产品。该会会长叶笑丽表示,进口及销售医疗器械方面在港无强制注册要求,消费者难以辨别其是否行货,建议政府为相关产品设立强制性注册要求。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调查发现,仅四分之一受访者认为,能分辨消费者医疗器械是否“水货”。 (董素琛摄)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于今年6月调查全球消费者医疗器械监管,以电话形式访问1,008名市民,81.7%受访者认为水货产品不安全,但仅有25.7%受访者认为能够分辨水货产品。

另外,有40.9%受访者,对香港应为所有消费者医疗器械设立强制性注册要求,表示“认同”或“非常认同”。

眼科专科医生汤文杰表示,每年会接获约5至10宗因不当使用隐形眼镜,引致不良后果的求医个案。(董素素琛摄)

每年5至10宗不当使用隐形眼镜 严重个案视力受损

眼科专科医生汤文杰表示,每年会接获约5至10宗因不当使用隐形眼镜,引致不良后果的求医个案,包括刮伤眼角膜及细菌性感染。他透露,曾有年龄约18至20岁的患者,忘记脱下于网上购买的隐形眼镜入睡,最终导致眼球受感染,三至四成视力永久受损。

汤文杰指,诊症时会问及患者购买隐形眼镜的途径,“但其实病人佢都有一个少少隐瞒嘅情况出现,因为佢都唔想畀你知道,佢觉得其实呢样嘢(购买途径)都未必系好啱”,变相医生无从得知有问题的批次。

叶笑丽提议,政府限制网络销售行为,仅允许已注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批发商在网络平台销售消费者医疗器械。(董素琛摄)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会长叶笑丽表示,因水货会刻意损坏标签,加上香港并无强制消费者医疗器械进口注册要求,消费者难以辨别其是否水货。她提议,政府应要求进口商、分销商及批发商在港供应或销售消费者医疗器械前,应依据“医疗器械行政管理制度”强制注册。

同时,叶笑丽提议,政府应规定所有消费者医疗器械在港销售前须进行注册并配备合规的产品标签,并限制网络销售行为,仅允许已注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批发商在网络平台销售消费者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