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近月个案急升 本周首5日录16宗涉40人  幼园小学重灾

撰文: 欧阳德浩
出版:更新:

本地手足口病活跃程度近日持续上升,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21日)公布,院舍及学校的爆发个案,由10月底的一周17宗、涉及50人,升至本周首5日的16宗、涉及40人。而10月26日至11月20日录得的78宗爆发个案,当中83%个案、即64宗发生在幼儿中心、幼稚园和小学。

中心再度向医生和学校发信,呼吁他们留意手足口病的情况,若学校出现爆发个案,应尽快向中心呈报。而今年至今录得3宗儿童肠病毒感染严重个案,病人需要留院治理,虽然他们均已康复出院,但中心提醒市民不要掉以轻心。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本地手足口病活跃程度上升。(资料图片)

卫生防护中心今日公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一周内,院舍/学校的手足口病爆发个案共录17宗、涉及50人,其后数字逐步上升,直至11月2日至8日增至20宗、涉及53人;11月9日至15日再进一步上升,录得25宗、涉及61人。

本周首5日录得16宗爆发手足口病个案 涉及40人

卫生防护中心指,本周首5日即11月16日至20日,已录得16宗爆发个案,涉及40人。在10月26日至11月20日录得的78宗爆发个案,当中83%个案、即64宗发生在幼儿中心、幼稚园和小学。

而幼儿中心/幼稚园传染病及私家医生诊所定点监测数据显示,自今年10月下旬起,手足口病的求诊率维持在高水平,上周公立医院急症室手足口病的求诊率亦显著上升。

中心再度向医生和学校发信呼吁留意学童感染情况

卫生防护中心已再度向医生和学校发信,呼吁他们留意手足口病的最新情况和学童有否出现相关症状。学校如出现爆发个案,应尽快向中心呈报。

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资料图片/黄浩谦摄)

今年至今共录3宗儿童肠病毒感染严重个案

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指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疾病,通常由肠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和肠病毒71型引起,香港全年均会出现手足口病,高峰期一般为5月至7月及10月至12月。

徐乐坚表示,鉴于手足口病活跃程度维持在高水平,家长应密切留意年幼子女的健康情况,虽然大部份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征都轻微,但今年至今已录得3宗儿童肠病毒感染严重个案,病人需要留院治理,虽然他们均已康复出院,但市民不要掉以轻心。

学校须按照“预防传染病指引”处理爆发个案

徐乐坚又指,幼童在学校和院舍内有较多密切接触,令疾病更易传播并较大机会出现爆发个案。学校须按照“预防传染病指引”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处理爆发个案,如有爆发个案,应呈报卫生防护中心适时跟进。

至于游戏场地管理人应参考中心发出的“游戏设施的公共健康指引”,在手足口病高峰期举办涉及6岁以下幼童的活动时,做好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

卫生防护中心在10月26日至11月20日录得的78宗手足口病爆发个案,当中83%个案、即64宗发生在幼儿中心、幼稚园和小学。(资料图片)

酒精不能有效杀死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

徐乐坚并指,手足口病患者在病发初期通常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咙痛。发烧后一至两天口腔或出现疼痛的疮,然后形成溃疡,病人一般在7至10日内可自行痊愈。

徐乐坚强调,酒精未能有效杀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例如肠病毒71型,所以酒精搓手液并不能代替使用枧液和清水洁手。

中心向市民及院舍人提供以下预防感染的建议:

.保持空气流通;
.饭前、如厕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他被粪便沾污的物品后应洗净双手;
.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尤其是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私、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钠的漂白水与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至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
.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巾清理可见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然后用1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钠的漂白水与49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邻近各处,待15至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
.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发烧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回校上课;
.减少到人多挤逼的地方;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让校方知悉病童的最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