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九龙乐善堂145周年】乐善同行145载 “乐屋”助安居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九龙乐善堂成立于1880年,扎根香港服务大众已逾145年,一直以“救灾纾困、赠医施药、兴学育才、安老培幼”为宗旨,提供医疗、教育及社会福利等服务。乐善堂的服务一直与时并进,变得更多元化,发展至今,辖属单位已开展至逾85个,遍布港九新界,并扩展至大湾区,为民生服务,让我们一同回顾及了解乐善堂145年的善业发展。

善业始于九龙城 秉持“救灾纾困”宗旨

早于十九世纪中期,当年中国官员前往九龙城寨视察时,均会于龙津石桥的码头登岸。码头附近有一个墟集,设有“公秤”,供附近市民货商交易时先秤量货物,再进行交易,而每次秤量所得的款项全数用作赠医施药及助殓之用。直至1880年,这个办理慈善事业的组织,正式成为一个慈善机构,并名为“九龙乐善堂”。

九龙乐善堂原址建于1880年

乐善堂成立初期,香港经历严重鼠疫,逝者众多,乐善堂遂提供赠医施药及施棺助殓予市民,除开放医疗所为市民医病,更在西贡设置义冢安置染疫身亡者,发挥“救灾纾困”精神。

19世纪香港爆发鼠疫,乐善堂在西贡设置义冢安置染疫身亡者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爆发,乐善堂延续“救灾纾困”使命,在疫情爆发的一星期内设立“口罩银行”派发口罩和防疫物资予基层人士、为隔离的居民派发食物及平安药、为染疫大厦居民及少数族裔做检测、在九龙及香港区设暂托中心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病的长者提供照顾服务及替市民注射新冠疫苗等。

设立“口罩银行”派发口罩和防疫物资予基层人士
在九龙及香港区设暂托中心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病的长者提供照顾服务

2010年,九龙城马头围道发生塌楼意外,乐善堂遂成立“乐善关怀基金”,帮助因天灾或意外而需要紧急经济援助的死伤者家属或家园被毁的人士。基金发展至今,已拨款逾1,700万帮助无数有需要人士,当中包括花园街大火、黑雨及极端情况、佐敦华丰大厦大火灾民等,实践乐善堂“救灾纾困”的使命。

“乐善关怀基金”支援极端情况及佐敦华丰大厦大火灾民
“乐善关怀基金”支援极端情况及佐敦华丰大厦大火灾民

除了救灾支援,随著社会变迁,乐善堂运用创新意念提供社区关爱服务,包括帮助㓥房户改善居住环境及提供支援服务,其中过渡性房屋“乐屋”是乐善堂近年重点推展项目之一,希望为基层提供安乐窝。

积极推展过渡性房屋项目“乐屋”

九龙乐善堂自2017年起,开展全港首个过渡性房屋项目“乐屋”,一直透过不同模式,包括改建闲置学校、在商界捐出的土地或政府闲置土地上运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建屋、改装酒店、装修唐楼等,为基层提供可负担租金及适切的居所。8年间共推出12个“乐屋”项目,提供近2,230个单位,受惠人数逾5,000人。

乐善堂2023年度主席李圣根先生MH(左二)在乐善堂2018年度主席李圣泼先生BBS(右一)及乐善堂2025年度主席李培垭女士(左一)陪同下,捐款港币500万元成立“乐善堂李圣根社会房屋种子基金”,支援“乐屋”辅助服务及配套
乐善堂2025年度主席李培垭女士(左八)与乐善堂2025年度总理及九龙城民政事务专员蒋志豪太平绅士(右八)等于乐善堂小学“乐屋”合照

去年大埔“乐善村”及牛头角彩兴路“乐屋”分别落成及入伙,两个项目皆重用了南昌及宋皇台过渡性房屋项目的组合屋,达至环保效益。除硬件配套外,乐善堂透过与不同义工团队及基金会合作,为居民提供社区为本的软件服务,如学童课后支援、家庭辅导、睦邻互助、理财教育等,让家庭适应新生活,连结邻舍及社区。有“乐屋”家庭更参与“赛马会跃见新生活计划”,担任社区义工队队员,服务邻里,回馈社会。

乐善堂常务总理及同寅参观牛头角彩兴路“乐屋”示范单位
乐善堂联合HUMBLE HART策划“乐屋”荃湾象山邨学校项目壁画创作比赛
乐善堂为“乐屋”居民举行圣诞派对,共庆佳节
乐善堂为“乐屋”居民提供社区为本的软件服务,如举办健康讲座

助居民在社区找到自我与归属感

杨太是乐善堂牛头角彩兴路“乐屋”的居民,过去与三名子女寄居于奶奶家中,生活空间挤迫,又因育儿观念不同而经常产生磨擦,“以前住喺奶奶屋企,每日都好大压力。争用厕所系家常便饭,而奶奶对我经常带小朋友出外做体验式学习亦颇有微言,觉得唔实际,会闹我乱咁教仔女,搞到大家都唔开心。”但自从搬进牛头角彩兴路“乐屋”后,杨太一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生活迎来新转变,“有自己空间真系好唔同,唔再成日被批评,可以用自己钟意嘅方式教小朋友,心情轻松好多!家庭关系亦改善了!”

在家庭与社交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后,杨太亦重燃对工作的期望,开始尝试做兼职工作,“子女大了,我都不想脱节,想接触下社会。”她更积极参与“乐屋”义工活动和手作坊,主动联系其他家庭,分享生活点滴,共同建立社区归属感,“现在会主动揾街坊倾计,分享下凑仔心得,甚至约埋一齐去行山做运动。”杨太相信,纵然曾经历低潮与限制,但只要有机会,就有能力再出发,“我觉得自己都得㗎啦,行出门口,行远啲,未来会更好!”杨太十分感谢乐善堂的支援,让她可以改善生活,找到自我,提升自我价值。

杨太(左二)搬进乐善堂位于牛头角彩兴路“乐屋”后,会主动联系其他家庭,一起参与“乐屋”活动
生活环境改善,杨太开始尝试做兼职工作及发展个人兴趣

乐善堂深明本港住屋需求殷切,一直积极协助房屋局推展房屋相关项目。除过渡性房屋项目“乐屋”外,今年5月乐善堂获房屋局支持,担任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第一期)营运机构,预计今年第四季正式入伙,提供约3,000个单位,连同过渡性房屋项目,合共提供约5,230个单位,为居于㓥房及不适切房屋的弱势社群,提供安乐窝,改善生活环境。

九龙乐善堂获房屋局批出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营运及管理服务合约

乐善堂将继续运用创意推广社区关爱服务,传扬爱心,关顾市民大众的需要,提供适切的服务,贯彻“乐善培爱、同行145”精神!

如欲捐款支持九龙乐善堂,可按以下连结:https://www.loksintong.org/online-donation

了解更多乐善堂服务:https://www.loksintong.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okSinTon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oksintong/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