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细“4句话”不该跟下属说!别践踏尊严“同仇敌忾”也要避免
当部属来找你,你又正忙着的时候,是不是也曾经三两句就想打发他走,甚至觉得为甚么“这点小事也来找我!”当时间越来越不属于自己、肩头的压力却越来越重,主管们许多时候遇事会出现的“膝反射”回话。
看看这些话,你当部属的时候,是不是也很不想听到,当主管的时候,却会觉得“不就是这样吗?”
1.“我们以前还不是......”
许多主管都曾是优秀的部属。当上主管后,发现部属的表现不符预期、或是前来求助时,总是会觉得:以前我们比你更辛苦,有甚么好办不到?比如以前部门的人更少,以前我们的薪水更低,以前我们.....还不是都走过来了。
为甚么主管会这样说呢?《菜鸟都在看,前辈该怎么办?》作者、社会观察家山田玲司解释,人们大多认为,自己办得到的事情,别人也应该做到;同时也认为,自己可以克服的障碍,他人也应该克服得了。但是,说出这种话,只会让部属觉得主管在展示自己的优越感,不了解现在的工作内容,对于解决问题、提振绩效没有帮助。
相关文章:没做错就别说“对不起”!9种说话习惯会矮化自己、破坏专业形象
2.“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有些主管会转个弯挖苦和嘲讽,认为激将法能提振部属能力,但部属碍于权力关系无法辩驳,只能默默忍受,反而更受挫。不管怎么说,主管和部属之间一定具备权力关系,主管讲的每句话都会被放大检视。
美国海军海豹部队退役少校布莱恩.海纳,在他的著作《先发制人:打造迎战变局的高韧性海豹团队》中指出,极度欠缺安全感的领导人会认为他们的职责是“挑毛病”,但就算短期部属的皮绷紧了,长期来看却造成团队自信心低落,并不是一件好事。
3.“你是白痴吗?”“不想做可以走了”
相信你看过只要部属犯点小错,就滥用权力、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的领导人。海纳认为,他们是利用回应来展现自己的权力。就连平常看来思虑周全的领导人,也会上演这种权力戏码。如果他们没在演戏,那更糟,因为发飙还不是为了指正你,只是情绪来了,由斥责变为怒骂。
《企业家人事管理之原则》中提醒,斥责的目的在于育才,让部属反省自己的过失。所以如果主管不能冷静下来、总带着情绪骂人,很容易伤了部属的自信,让他在心中产生抗拒,失去指正的效果。
请主管相信,平常就独立自主的部属,一定是有无法解决的困难才会来找你,主管应该要尽快协助。就算是常常来求助的手下,主管也要花时间引导他思考解决方案,才是真正培育部属。
相关文章:衰老细|品格是差不会忽然变好人 揭穿卑鄙中层4个扮嘢管理手法
4.“我也觉得他很糟”(同仇敌忾)
许多领导管理的书,都提醒主管要有同理心,站在部属的立场、理解他的心情。这个提醒很好,不过过度同理,很容易演变成一起说其他人的坏话。主管常有许多话忍着不说,如果有同事私下来找你抱怨,你也跟着抒发自己的心情,却不晓得自己说的话会被同事当成是“来自高层的评价”,还可能使同事“合理化自己的抱怨”,而非试着去解决问题。
擅长教练式领导的起初国际台湾分公司执行长陈焕庭建议,主管可以使用 “难怪你会生气”“我能体会你的心情”“如果我面临这样的状况,我也会......” 主要是同理对方的感觉,但不流于一起说小话。
其实,主管说出以上这些句子,多半并非出于恶意,只是未经思考,或是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实情。(是的,我在说我自己。)回想过去带人的经验,我肯定说错过不少话,虽然说出来的时候感觉没甚么,实际上轻则影响个人心情,重则折损团队士气,加深主管和部属之间的隔阂。许多时候,只要多想一两秒,压抑自己的“膝反射”回应,你就能找到更好的说话之道,光是这样,你就有可能让团队朝着更好的方向走。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