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内地年内难再推大规模财政刺激 仍可能出现微调
内地过去2年都在第4季度调整预算、增加额外财政刺激来提振成长,然而今年或许有所不同。尽管经济出现降温迹象,但在债务负担加重,且财政弹药尚未用完的情况下,《彭博》引述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剩余时间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概率较低,而政策微调仍可能出现。
报道指出近年来内地通过加大政府债券发行,来对冲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对财政支出能力所造成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政府债务和利息负担快速上升引起关注。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或将更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年内额外刺激的空间与力度料趋于谨慎。
高盛﹕短期内推大规模刺激措施机会低
高盛经济学家Lisheng Wang等人在周一的报告中写道﹕“未来几个季度需要渐进且有针对性的宽松,但短期内出现大规模、全面刺激的可能性仍不大”。
报道又引述吉林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等人表示,内地大幅调整财政预算的可能性较低。
张依群指出﹕“4季度出台新政策加码经济的可能性减弱,不会出台激进式、大规模、临时性的财政刺激政策,继续扩大赤字、增发国债可能性不大。”下一步可以考虑的政策选项包括增强债券资金发行和使用的灵活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更好调动地方自主理财的积极性。
政府已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报道又指出,过去几年,中国政府部门持续加杠杆,助力经济复苏。2023年4季度决策层将赤字率从3%上调至3.8%;2024年4季度出台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公布10万亿化债方案;今年3月则将预算赤字提高到历史最高,以增强政府支出能力。
随著债务水平攀升,利息支出也相应扩大,这给地方政府财政运转增加了负担。财政部数据显示,国债和地方债的利息支出去年高达2.19万亿元人民币,不仅是2015年的5倍多,且付息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创下至少10年来新高。
温来成指出,许多地方财政只能保证付息,本金偿还比例徘徊在政策规定的10%下限,一些市县甚至需由省级财政代为偿还专项债。
丁爽料年底政府债务率95%
据渣打银行的丁爽测算,到今年年底,内地政府债务率约95%,高于2024年的91%。他表示﹕“这本身不是一个危险的水平,更值得担心的是它成长的速度,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刺激方面会比较谨慎。”如果经济需要进一步提振,政府或以债务置换额度前置或政策性金融工具来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