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顶”以“颈线”衡量是否离场 是明智还是不智?|聂振邦

撰文: 聂SIR
出版:更新:

过去两次分别讲解“双底”和“三底”,同是“图表形态”之反转利好形态,今次转谈一种相关的利淡形态,名为“双顶”。从这名称不难看出此乃“双底”的倒挂形态,前文以英文字母“W”作“双底”的形态解说,若将“W”倒转来看,则像英文字母“M”或可想像为希腊字母Lambda大写“Λ”,将两个“Λ”并列。“双顶”为利淡形态之一,名称包含“顶”字,应可猜出此形态出现在股指或个股的顶部,亦意味著股指或个股早前已上扬一段日子,以不少于两周作标准。

买卖双方优势变化解读

另可留意股指或个股走势上有别於单纯的顶部转向,上述理解为两个“Λ”并列,于买方动力占优一段时间后,动力有所减弱,倘若当时卖方反击成功,走势上理应只见一个“Λ”,但实际有第二个“Λ”出现,代表买方并非全无抗衡之力,一度取回优势,所以股指或个股才见两个顶部。不过始终买方有力竭之时,与卖方拉锯不久,优势便落入卖方手上,确认股指或个股的升势已结束,预示将要下行一段日子。当然,早前升浪的时间越长,如今进入跌势维持的日子也会较长。

衡量捞底前计潜在跌幅

这种形势不难理解,买方若已发力多时,其后需要“回气”的时间便较长,反过来看期间正是卖方占优的日子。故此当“双顶”出现后,投资者绝不宜心急“博捞底”,先以“潜在跌幅”作参考为佳。对于“双顶”的典型,两个顶部处于同一高度,可连成一条水平线;而两顶之间的凹陷位置,可想像为一个倒挂尖峰,以此点可划另一与上述水平线平行的横线,称为“颈线”。两线之间的距离,就是“潜在跌幅”的参考。从“颈线”的高度计起,至少股指或个股要下跌“潜在跌幅”的距离,再“博捞底”的胜算较高。

股指双顶历时可达多月

诚然“双顶”的典型可遇不可求,更多情况是两顶不在同一高度,倾向以较高的一顶划出横线,再于倒挂尖峰划出平行线为“颈线”,以两线之间的距离作“潜在跌幅”参考。以恒生科指为例,自2022年10月25日低见2720点后渐见回升,至2023年1月27日高见4825点,升势保持超过三个月,累升超过77%。继而科指反复向下,至5月31日低见3564点,走势才见回顺,并于7月31日高见4688点,升势才告一段落。于1月27日和和7月31日分别高见4825和4688点,形成“双顶”。

由于4825点较高,以此作为“潜在跌幅”的一端参考;而“颈线”则以2023年5月31日低见3564点划出水平线,故此“潜在跌幅”为两者差距,达到26%。若由“颈线”计起,最坏情况处于2650点水平;不过也应留意从高位落到“颈线”已累积26%跌幅,所以就股指而言落到“颈线”才视为跌势确立再部署离场的做法值得相榷,理应在更早前便要安排撤退。自8月1日起下跌后,科指落到2024年1月22日低见2994点,历时超过五个半月。虽然低位未到2650点水平,但考虑到“颈线”于3564点计起,跌至2944点差距也近16%,对指数而言也不算少,更何况若由4688点计起,约五个半月累跌已超过36%,配合当时有利好消息加持下回升,所以“博捞底”也属不俗时机。

【财经专栏】聂振邦(聂Sir).新股聂人|博威环球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