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顶”“三顶”异同比较 道出哪种形态较凶险|聂振邦

撰文: 聂SIR
出版:更新:

继上回谈到“图表形态”的一种反转利淡形态“双顶”,今日讲解其延伸的利淡形态,名为“三顶”。若“双顶”可想像为两个希腊字母Lambda大写“Λ”并列,“三顶”便是三个“Λ”并列。与“双顶”出现情况相同,于股指或个股上扬一段日子 (通常不少于两周) 后,正是期内买方动力占优。然而,强势一方总有力竭之时,卖方反攻令股指或个股回落,走势的顶部便形成。“三顶”顾名思义有三个顶部,意味著卖方反攻多达三次,反映买方优势要在较长时间才被耗尽。

双顶、三顶价量表现不同

就著股指或个股上扬之时,配合成交量(股数)或成交额(金额)有三种情况,分别是价量齐升、价升量平,以及价升量缩。而对应“双顶”和“三顶”,前者较多见于价升量平和价升量缩;后者则多见于价量齐升和价升量平。事实上,于股指或个股上扬时产生的成交量或成交额,“进场的量”应较“离场的量”为多,也可简单理解为出现“净进场量”。故此上述在量的变化三种情况,相对“净进场量”是在减少,“价量齐升”为“净进场量”较多;“价升量缩”为“净进场量”较少。

顶部下移确认买方动力减

“三顶”相比“双顶”是买卖双方出现较长拉锯日子,卖方出招后两度被买方瓦解,最终第三次出击才正真夺回主导权。而“净进场量”多寡,正好反映买方动力是强是弱,诚然在好淡争持的角力中,无疑是买卖双方在打消耗战,若于股指或个股上扬一段日子后,买方动力仍较充裕,卖方反攻次数也要较多,方能取得最终胜利。这原理代表于“双顶”和“三顶”之外,存在“四顶”或以上的可能性;但若非市场上不断出现利好消息,买方动力会渐见减弱,形成一顶低于前一顶的走势。

潜在跌幅也可应用博捞底

倘若不是三个顶部处于相若水平,顶与顶之间产生的倒挂尖峰,也倾向高低不齐,“顶线”和“颈线”均不能划出水平线,于衡量“潜在跌幅”时会困难。有见及此,与“双顶”的做法类近,倾向以较高的一顶划出横线,以及在较低的倒挂尖峰划出平行线作为“颈线”,以两线之间的距离作“潜在跌幅”参考。另想指出“潜在跌幅”的应用,实则是用于评估何时适合“博捞底”;而真正视作“沽货讯号”,应是“跌破颈线”便要行动。但考虑到两个倒挂尖峰未必在同一高度,保守做法是以较高的倒挂尖峰划出水平线 (颈线)。

最后要指出由于“三顶”较“双顶”形成的日子较长,因此当股指或个股的跌势确立后,下行日子一般亦较“双顶”为长,代表“三顶”出现并见股指或个股跌破“颈线”,应果断离场,以及不能心急“博捞底”。若见“价跌量增”,属于跌势偏急,最终跌幅较大可能超过上述的“潜在跌幅”参考。那时便要等待“价跌量平”或“价跌量缩”出现,才存在“博捞底”的条件。考虑到“双顶”和“三顶”的个案研究相似,认为没有必要提供案例解说,若有意自行研究,则可参考2021年初至2024年初协鑫科技(3800)的股价走势。

【财经专栏】聂振邦(聂Sir).新股聂人|博威环球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