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圆形底”还看价量变化 教你如何防范震仓|聂振邦

撰文: 聂SIR
出版:更新:

当股指或个股下行一段日子,当时代表卖方动力持续占优,不过这种优势随著时间推移而耗损,买方反攻并取得成功只是迟或早的问题。若见强势反攻,股指或个股走势出现“V”形,其次是“U”形,继而是“双底”,之后才是“三底”。至于超过三底,显然不是强势反攻,而是出现好淡争持,卖方虽已占优一段日子,但于买方反攻时却未见全然失势,期内买方与卖方出现优势交替的拉锯局面,于是见股指或个股不断上下摆动,正是今次探讨的“图表形态”基础。

圆底形成伴随好淡争持

此乃“圆形底 / 碟形底”,是一种反转利好形态,整个形态描述是股指或个股下行一段日子(通常不少于两周)后,买卖双方见好淡争持,出现低位徘徊的势态,拉锯多时后最终买方获胜,继而股指或个股便扶摇直上,出现一波升浪。整个形态呈现弧形,所以称为“圆形底”。另也有指好淡争持或会维持一段日子,令弧形较宽,故此也有称为“碟形底”。至于升浪的时长或升幅的多少,一般取决于之前拉锯日子有多长,时间越长,证明卖方动力有很大耗损。

闷局守候交投变得淡静

届时买方发力卖方便难以抗衡,买方优势能维持较长时间,亦较大可能令整个升浪录得较大升幅。故此当“圆形底 / 碟形底”出现,投资者有较充裕的入市时间。另就价量分析,股指或个股下跌时倾向是“价跌量缩”。之后买卖双方拉锯时则是“价平量少”或“价平量缩”,原因是当时股指或个股予人乏缺方向之感,日子久了,普遍投资者不愿在此“闷局”中守候,令交投变得淡静。及至买方渐见占优,投资者的入市意欲增加,便见“价量齐升”,股指或个股将展开一波升浪。

卖方反击引发碟柄出现

因此“圆形底 / 碟形底”的入市时点较重要,要是无意守候时间偏长,又不介意在略高的位置进场,可待见“价量齐升”后才出手。不过这样入市绝非万无一失,“圆形底 / 碟形底”可能出现“碟柄”情况。“碟柄”是指买方突破好淡争持格局后,于升浪开始不久,忽然再度遇上卖方反击,再度出现好淡争持的情况。“碟柄”出现未有破坏升浪,始终买方依然有力取回优势。对于“碟柄”出现,市场上亦有另一看法,就是已建多头的大户,为了进一步收货,施展震仓的伎俩。

持货能力较低或对后市信心不足的散户,倾向在当时离场,正中大户下怀。待大户收货完成,股指或个股便会重拾升轨。散户为防被骗走持货,应留意当时的成交金额或成交量情况。由于大户在积极加仓,因此在股指或个股走势反复之时,“量”也在持续增加,会见“价平量增”或“价跌量增”的形势。这两种形势出现均值得散户继续持货,毕竟大户震仓不会持久,要令股指或个股下跌,大户必须释出持货,那时大户也会担心有散户接货,届时便得不偿失。有关“圆形底 / 碟形底”的个案分享,下回再续。

【财经专栏】聂振邦(聂Sir).新股聂人|博威环球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