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料今年内地可完成5%经济增长目标 延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毕马威今日发布2025年第4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指出2025年前3季度,中国经济实际GDP同比增长5.2%,高于去年同期0.4%,完成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的进度良好。但分季度观察,第3季度政策重心转向“反内卷”,实际GDP增速达4.8%, 较二季度回落0.4%,季调环比降至历史较低水准。
毕马威指出,一方面“反内卷”政策推行过程中,多数企业投资动能受限,控制供给的同时也带来投资端需求的收缩,第3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首次落入负增长区间。另一方面,前期“两新”政策力度在上季度回落,而房地产需求持续低迷,使得消费、房地产销售也有不同程度放缓。
料第4季投资有望迎来修复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表示:“展望4季度,经济运行存在两方面支撑因素。一是中美经贸紧张局势缓和,对第4季度外贸表现以及企业经营预期都有积极作用。二是为防范“反内卷”对内需的掣肘,近期宏观政策对内需关注度回升。财政方面已完成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同时新增5,000亿元地方债务额度支援项目建设及债务清偿;货币政策也于近期重启购债操作。在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下,第4季度以投资为代表的内需表现有望迎来修复,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毕马威指出,财政政策方面,今年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修复,前3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1.1%、0.6%、2.5%,累计同比增长0.5%,高于年初预算增速。与收入表现相对,今年公共财政支出节奏前快后慢,前三季度支出增速分别达4.2%、2.6%、2.4%,且前3季度累计支出进度为70.1%,降至2015年以来最低水准。第3季度财政支出力度克制,且政策重心聚焦保民生、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对基建投资支撑力度不足。展望下一阶段,预计第4季度基建投资将迎来修复。一方面,政府对基建投资态度转向积极。财政部专门划出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援部分省份投资建设,反映在第3季度以来基建增速大幅放缓背景下政策的积极调整。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助力基建投资扩容。新增的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除了用于支援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投资,还可用于支援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基建项目。
料货币政策工具将聚焦五大领域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3季度例会通稿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新增“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表述。10月27日,央行行长宣布将恢复暂停近10个月的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央行通过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MLF加量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配合,实现短中长期流动性精准投放,有助于支持政府债顺利发行,拓展银行信贷投放能力。预计第4季度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但降准降息等总量型工具空间可能有限,更多将以结构性工具为主导。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服务消费与养老、稳定外贸五大领域,通过“额度扩容+利率下调+范围拓展”组合拳,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援,同时推动工具创新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提升政策传导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