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哲研究所|村山富市为何值得追忆?
思哲研究所|李冠儒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日前(10月17日)逝世,享年101岁。他值得我们感谢和追忆。
从浅层看,他发表过“村山谈话”,是承认日本战争罪行、反省侵略历史的首相。这一点主流媒体均有提及,中国外交部也给予高度评价:“作为一位富有正义感的政治家,村山富市先生为促进中日友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
不过,若要探讨更深层次的原因,日占香港的知名研究者高添强先生于9月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研讨室举办的“抗战胜利80周年历史见证分享会”上的发言,值得大家参考。
高添强指出,在公开的日占香港研究层面,尚未有学者认真参考日本档案。此前的研究困境,在于“左翼”的村山富市于1995年(抗战50周年)出任首相之前日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档案馆。彼时外务省、文部省、防卫厅(现防卫省)虽存有政府档案,但缺乏像美国那样的综合国家档案局。为了正视历史,村山做首相后认为不可以维持现状,遂要求日本建立类似的国家档案局。
高添强又提及,如今依然没有学者深入探究日本为何在日占香港设立直属日本大本营的“香港占领地直属部”——在包括东南亚和台湾在内的所有日占区中,唯独在香港设置总督部,“其他地区都是傀儡政府”。他续指,日本派遣矶谷廉介担任港督的做法极为特殊,又感慨如此重要的课题至今竟无人深入研究,相信有关档案至少能补完这段历史,所以仍然期待有心人的出现。
若没有村山,民间引经据典反省战争罪行的基础将脆弱不堪,现有诸多涉日研究成果恐怕难以问世,或至少要推迟数年。然而受制于中日关系的微妙性,各界在是否公开感谢村山的问题上似乎保持着克制。虽然中日关系研究学者的圈内理应对此有深刻认知,但公开悼念与赞扬者寥寥。既然反复强调正视历史,应以最高调的姿态歌颂村山事迹,以表谢忱。
10月19日早上,笔者与10余名日本人讨论村山前首相的功绩,其中不乏外务省及文部科学省的青年官员以及在日本人博士,他们反馈自己有使用该资料馆,却没有一人知晓该资料馆是村山努力争取的成果,因为日本媒体与教科书话语权素来掌握在右翼而非左翼手上。
其中一名官员告诉笔者:“以前不知道这是村山的功绩,好像我们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很少人知道。我们还是要饮水思源,学一学前人的事迹。一听战争时日本设立总督,日本人马上就想到的,是台湾和朝鲜,也可能很少人想到香港。这段历史,我们也要学习。”
这番话也间接回答了,村山富市为何值得我们感谢和追忆。
作者李冠儒是思哲研究所青年事务教育总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专栏精选不同范畴专家,丰富公共舆论场域,鼓励更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