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主动对接“十五五” 转化国家战略为香港动能

撰文: 李民斌
出版:更新:

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下称《建议》),对国家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科学精准,发展目标清晰明确,任务举措求真务实,必将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香港未来提供了更多机遇。

打造新产业
高科技自立

《建议》提出,要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据国家发改委估计,未来10年,新产业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议》的另一重要看点,是提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作出具体部署,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等。

无独有偶,香港特首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也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作为拥有5所排名全球前100位大学的国际城市,香港在教育和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同时,借助“一国两制”和联通国际的独特优势,香港将能汇聚更多具全球视野的高科技人才。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香港都有重要角色可扮演。

高水平开放
香港新机遇

香港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促进者和受益者。今次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既强调“引进来”,也重视“走出去”。国家将一方面着力优化投资制度环境,提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落实“准入又准营”;另一方面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跨境布局。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超级联系人,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也是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平台。《建议》的新部署,无疑将为香港提供更多新机遇,对香港金融、商贸、航运和专业服务等支柱产业都是重大利好。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相信“十五五”期间国家会推出更多力度更大的新举措,继续促进香港发展。面对“十五五”新机遇,香港应主动对接,善用在金融、专业服务和国际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开拓改革思路,将国家战略转化为自身发展动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效能,不断取得发展新突破。

作者李民斌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专栏精选不同范畴专家,丰富公共舆论场域,鼓励更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