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哲研究所|在日的香港人及日本人——关不关心香港立法会选举?

撰文: 思哲研究所
出版:更新:

作者:李冠儒

2025年立法会换届选举现值提名期,作为研究日本的香港人,笔者希望了解在日港人及日本人对即将到来立法会选举的看法,于是访问了13名在日的香港人和17名在日的日本人。但受个人条件所限,大多受访者都是高等知识份子,所以研究未必全面,但有一定参考价值。故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在日的香港人(样本:13人)

关心者寡,只有5人,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实事求是式发言(2人)。这类受访者表示:“主要关心的是选举能否带来对公众需求的更积极回应。这与其说是理论层面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我)更关乎住房、青年流动性、生活品质等日常议题能否真正得到解决。”

二是担心香港本地人利益受损的“本土论”(2人)。这类受访者认为:“选举很重要,我特别在意有多少内地背景深厚的大佬会被选上之类等问题,因为他们较难理解香港市民的真正需求。”笔者也认同有关观点,未来有必要关注他们是否足够“贴地”。

三是“香港是我家”论(1人)。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他们是香港人,所以会关心。

不关心者众,有8人,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世界公民式”发言(2人)。受访者表示:“自2019年以来,已经没有太多关注香港的必要性。从全球视角来看,选举结果不会带来显著变化。”这种说法显然从已经抽离了“香港人”身份。

二是“不闻窗外事式”发言(1人)。受访者指出“我一直没关注这场选举”、“要选了?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件事”,有些事不关己的意味。

三是质疑选举必要性的发言(2人)。受访者说:“选举前都基本知道结果,不是我熟悉的香港选举,不关心了。”

四是“立法会无用论”(3人)。不少受访者提及“香港是行政权主导,而非三权分立,立法会作用不大”、“我真觉得,立法会对如今的香港没决定性影响,对其独立性感些许悲观”。

二、在日的日本人(样本:17人)

出乎意料,关心者和不关心者的数量基本持平,分别有8人和9人。

关心者的理由不一,可分为三类。

一是“学习香港负面案例”论(2人)。他们质疑目前的立法会的代表性不如以往,并且认为日本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因此要警惕。

二是“心系朋友”者(4人)。有受访者表示“我有很多香港朋友所以我关心”及“了解选举有助于跟香港人有效交流”等。

三是被媒体提醒要关心者(2人)。有受访者提及:“关于选举,我也读到过选举过程存在不公的新闻,报道一般告诉我们香港选举的多样性自2020年实施《国家安全法》以来被压缩。选举结果毕竟反映香港未来走向,所以我会关心。”

不关心者的理由较为接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不关心的人主要是“选举悲观”论者(7人),他们普遍表示自己并非真的“逢中必反”,而是真诚关心香港政治圈的多样性,但因为他们悲观地断定接下来的选举不是“五光十色”的,所以表示不关心或不再关心。其中有人以“香港市民也不关注了”为由表示自己更没有必要关注,亦有受访者因“反对派议员都被DQ”而质疑缺乏多样性等。

另有少数“中美博弈,香港遭殃”论者(2人)。他们认为“中美要博弈,中国要团结,这会导致了香港的自主性受到一些限制”,因而认定这场选举在大国博弈中不值一提。

三、总结

受访者中,在日港人普遍呈现离开日本后就再也不关心香港选举的倾向,而且认为有必要警惕“立法会无用论”。

考虑到香港与日本的民间交往很密切,日本人普遍从声援港人的角度来关注是次选举,倒是意料之中。

希望提高投票率与关注度的部门,或许可基于上述观察,制定一些针对性措施。

作者李冠儒是“思哲研究所”青年事务教育总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专栏精选不同范畴专家,丰富公共舆论场域,鼓励更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