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数愈来愈多 局长继续输入外劳?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将于下周届满两年,当下的就业市场与经济环境已经大相迳庭。最新失业率升至3.7%,当中建造业的数字高达7.2%,餐饮业亦升至6.4%。惟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置若罔闻,只表示9月起对于招聘侍应和初级厨师会有更多限制,以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言下之意,局长似乎并不打算结束输入外劳。

随着两年期届满临近,劳资双方的声音愈来愈多。身兼行会成员的立法会议员张宇人自不待言,餐饮联业协会亦声称业界正面对结构性人手短缺,要求政府延续输入外劳政策。饮食及酒店业职工总会则指出,两年前饮食业失业率4.1%,就业不足率只有1.2%,如今失业率已经升至6.4%,“难以与放宽外劳输入撇开关系”。

两年政策已对行业造成重大影响,一方面因结业带来的遣散外,因输入劳工而出现被替代、缩短工作时数及冻薪减薪等情况,如继续放宽将会对本地工人造成更坏影响。
饮食及酒店业职工总会

老调重弹“保障本地就业”沦口号

这个时候,局长孙玉菡却只是老调重弹,声称外劳计划的首要大前提是“本地工人优先就业”云云,表示会严格审批并打击滥用行为,但没有叫停计划。行之两年,当局才发现第一宗怀疑聘请外劳后解雇本地工人的个案,若证实将“毫不留情以行政制裁”,包括暂停新申请及一年内不接受其申请。这是因为运作情况真的如此良好,抑或劳工处一直监管不力?

孙玉菡表示从9月起,所有申请输入侍应和初级厨师的雇主,必须强制到劳工处就业中心进行实地招聘。他希望借此达到“一拍即合”,提高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但正如饮食及酒店业职工总会所指,问题是职位中位数过低,雇主依然不难符合要求以输入外劳。而且现行政策的全职定义为每周36小时,远低于饮食界达54小时的工时中位数,换言之有意输入外劳的雇主,大有空间削减本地劳工的工时。

黄家和同意没必要再大规模输入外劳

根据劳顾会雇员代表谭金莲所指,自去年底起,大量餐饮业工友被逼转为“散工”或“替更”,工时和收入被削减。部分雇主在聘请足够外劳后,甚至直接解雇了工作多年的本地员工。谭金莲批评现行的“二比一”规定过于宽松,认为雇主可以透过不断更换替工来符合规定,导致本地员工很难找到稳定的全职工作。

经济不景市道差,不少商舖空置或招租。

随着结业潮持续,失业率攀升,就连业界老板黄家和也同意目前餐饮业人力充足,没有必要再大规模输入外劳。他举例提到,单是一间大型酒楼结业,可能已经有超过100名员工失业,提供大量本地劳动力。

施政报告要应对“无就业式经济复苏”

虽然香港经济整体正面增长,预计全年增长2%至3%,但失业率上升是否暂时现象,却难以说准。当香港人在街上随处可见空置舖位,他们难以对就业感到信心。前政府经济顾问欧锡熊上个月亦公开警告,香港正经历一场危险的 “无就业式经济复苏”。

特首李家超相信失业率上升是经济转型期的正常现象,有行业做得较成功,也有做得没那么成功,因此工人需要时间寻找新工作。但香港餐饮业很多为茶餐厅、小食店以至街坊面包舖,切身的舖租成本如何面对?对于顿失饭碗的劳工,“再培训”会否也是无法对应当下困境的长远之计?商舖租赁数字上升,很多商户反而担心业主会依然企硬,租金不跌反升。如何齐改革,惠民生,相信仍为新一份《施政报告》的关键。

市民就业不只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结业潮的现象不能持续下去,节节上升的失业率更加不能放任。劳福局不但应该全面检讨外劳计划过去两年对本地就业、工资、行业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影响,以具体行动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权益。更重要的是,比起所谓的人手不足,本港的最大营商困难在于舖租高昂。政府必须直面这个房间里的大象,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让更多成本可以用于提升员工薪酬、改善服务质素以至是升级科技,投资未来。

失业人数愈来愈多 局长继续输入外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