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如此纵核 绝非人类之福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中美釜山会晤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曾于10月29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已经命令美国战争部恢复“核试验”,并且批准韩国在美国费城建造核潜艇。特朗普话音刚落不久,俄罗斯媒体也报道,俄罗斯准备向印度转让核技术。

11月10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 Today网站报道,俄罗斯国家核巨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孟买与印度原子能局负责人阿吉特·莫汉蒂举行工作会议期间表示,俄罗斯和印度在核能领域的合作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而这可能涉及更高水平的本地化和技术转让。报道还指,双方将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下月举行的峰会之前,对双边项目进行评估。

据报道,利哈乔夫说:“除了传统领域,我们正在讨论小型核电站,包括陆基和漂浮核电站。这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一项独特能力。”他指出,过去5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北极港口城市佩韦克运营漂浮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利哈乔夫还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看到大幅提高俄罗斯技术在印度本地化水平的潜力,尤其是在小型设施方面。

报道没有透露利哈乔夫所指的“传统领域”包括哪些,也没有指明是否包括核技术的武器化应用。然而,就算俄罗斯向印度转让的只是小型核电站技术,以印度在核武问题上表现出的野心和该国所掌握的核技术,这项合作足够让人惊心,对全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核能在“民用”和“军用”之间只有一线之差,关键区别在于政治判断,而非技术难度。随着国际格局巨变和地区局势的进一步动荡,假如俄罗斯在西方军事压力和政治制裁之下导致经济问题更加捉襟见肘,而恰好印度又需要俄罗斯的核武技术,恐怕两国将会进行更隐秘、更危险的核交易。

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核国家,倘若在核问题上继续放纵,绝非人类之福。对中国而言,当美俄的授权制造和技术转让对象分别是韩国和日本——即中国的邻国,这尤其对中国不利。

最近几十年,围绕核试验、核军备和核扩散等问题,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不少共识。即使是美俄两国,历经无休无止的核军备竞争,也曾在“冷战”期间和之后达成一些双边管控协议,也促使国际社会更广泛地参与凝聚共识。尤其《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旨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核裁军并促进和平利用核能;截至2025年拥有191个缔约国,是全球参与度最高的核治理协议,成为国际核治理体系的两大基石。

但是,进入本世纪第三个十年以来,随着国际格局剧烈变动,动荡与冲突也成为常态,一些国家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使得“核武”这头被封在瓶子里的魔兽,开始蠢蠢欲动、猛撞瓶塞。一些有核国家频繁威胁或会出动核武器;一些技术落后国家则试图透过与他国交易以获得更先进的核武技术;还有一些国家,宁可被国际社会制裁,甚至冒着被他国轰炸的危险,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拥核。

美俄同时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应发挥表率作用,扮演这个动荡时代的“定海神针”,以身作则安抚一些国家的浮躁心态。然而,令人遗憾是,这两个国家却比其它国家更轻浮、更激进,居然出于对短期利益目标的追逐和对自身霸权危机的焦虑,竞相拆毁国际核治理体系的两大基石,并且共同踏入同一个历史怪圈,还要把中国拖入其中。

所幸的是,中国一直保持定力、做好自己。今年9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69届大会在维也纳召开,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率团参会并且发言。单忠德指出,当前核领域全球治理正面临政治化、阵营化、对抗化等多重挑战,而中国愿与IAEA和各国一道,践行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倡议,携手推动全球核能治理更加公正合理、发展更加普惠包容、合作更加开放有序,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