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奥运不再是梦 新机制申办要过两关

撰文: 01主笔室
出版:更新:

“去马”,巴赫(Thomas Bach)周三(11月12日)站在香港启德体育园说,“大湾区很多世界级体育设施,民众热爱体育,大湾区已具备各项必备条件,将会适合申办奥运”。这位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的一句话,令到香港联合广东和澳门以大湾区名义申办奥运的想法,听起来不再是异想天开。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认为大湾区可以申办2036年奥运,民政事务局前局长徐英伟也在报章指出,今次全运会的经济可以成为大湾区走向奥运会的基础。

奥运可由多个城市主办
遴选由投标改为对话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若能主办奥运会,将会是历来首次由多个城市共同举办。但这个“破天荒”并非不可能,甚至乎可以说是有迹可寻。2019年国际奥委会修改《奥林匹克宪章》,第32.2条列明若然适合,奥运会可以由多个城市或地方主办。修章后的第一次遴选是在2021年举行,当时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32年的主办权交给单一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至于再下一届,亦即是2036年的主办权,则至今未定。

四年前选出布里斯班那次,不只由一个城市放宽至可以由多个城市主办,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遴选模式。以往奥运的申办程序采用传统的投标模式,例如2017年法国巴黎和美国洛杉矶争夺奥运主办权,最终前者赢得2024年,而后者获配2028年。而选出布里斯班那次开始,国际奥委会改用了对话模式。

第一个阶段是“持续对话”,申办方可以与国际奥委会非正常接触,分享其愿景和奥运概念,国际奥委会亦会提供意见,包括交通与住宿容量分析,也会协助潜在主办方塑造符合其长远发展目标的项目。当国际奥委会认为潜在主办方条件成熟,将会邀请一个或多个“首选主办方”进入第二个阶段,展开“针对性对话”。此时,首选主办方须提交对《未来主办地问卷》的详细回应,并提供具法律约束力的保证。

花落谁家取决于多方面
涵盖城市发展绿色运输

参考目前为止最新一份,亦即2032年布里斯本奥运会的《未来主办地问卷》和《主办城市合约》,主办权花落谁家取决于多个方面。首先,申办奥运要与城市本身的发展目标一致,达致“可持续且具成本效益”。这是为什么国际委员会要求申办方尽量使用现有场馆,只有在社区有长期需求而且财政上可行时,才应建造新场馆。如果当地没有合适的场馆,国际奥委会甚至会建议考虑使用主办地区以外的场馆。广州不只有举办亚运会的硬件和经验,以今次第十五届全运会而言,举办开幕式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才刚翻新,澳门的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可举行多元项目,银河综艺馆新近落成,香港的启德体育园、单车馆等更是毋庸赘言。

至于运输策略,申办方必须说明不同场馆群之间的交通模式,并要优先考虑环保方案。大湾区如果共同主办奥运会,距离还不算是最大挑战。比起布里斯班奥运举行赛事的阳光海岸和黄金海岸,香港和广州的距离还要近。不过三地涉及出入境,从外地来的游客必然会穿梭大湾区不同城市之间,甚至是一日内来回。要如何向国际奥委会说明交通便捷,而且环保低碳,这可能是重点工作。

另外,主办方必须成立奥组委,共同签署《主办城市合约》,所有主办城市都须承担“共同及各别责任”。换言之大湾区不只是名义上合作,实际上广东省政府、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也将为彼此负责,例如其中一方超支,其余两方都无法置身事外。在财政方面,赛事、人力、技术等运营成本通常都不会赤字,但场地设施、交通基建等费用属于主办方的长期发展投资,再加上安全、医疗、海关等费用,超支风险都是由主办方承担。粤港澳三地政府、三个司法管辖区涉及两个奥委会(中国奥委会和中国香港奥委会),在“一国两制”下如何合作?财政支出和投资怎样承担?比起其他城市共同申办,大湾区的挑战相信是独特的。

2036年奥运重临亚洲?
印度、卡塔尔或为劲敌

不过目前呼声较高的潜在申办者,似乎都是以单一城市为主。2024年巴黎奥运(欧洲),2028年美国洛杉矶(北美洲),2032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洋洲),根据以往的轮换逻辑,从未举办过的非洲当然是有可能,但是2036年奥运会重返亚洲的呼声依然是高的。印度一度被视为大热门,政治上有莫迪政府力推,财政上有信实工业安巴尼家族支持。不过到了最近,各路人马又回到了起跑线。

考文垂(Kirsty Coventry)6月接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宣布暂停巴赫(Thomas Bach)所推行的“首选主办方”快速通道政策,并重新审视未来主办地的选举流程。203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花落谁家,预计将推迟到2027年才有定案。换言之,不同城市——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若想争取申办,现在还有一段时间接触国际奥委会,展开“持续对话”。

印度第七大城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将取得2030年英联邦运动会主办权,亦已提交举办2036年奥运会的意向书。不过除了治理问题,他们亦须兴建大量新场馆,未必为国际奥委会的最理想选择。

至于卡达尔的多哈,不少香港人或许仍然记得,他们当年如何击败作为大热门的我们,拿下来2006年亚运会的主办权。其后他们又举办了2022世界杯,留下多个顶级球场,并引入先进冷气系统,而且将会在2030年再次主办亚运会。多哈今年7月已确认将会申办2036年奥运会,并成立专责委员会,姿态非常积极。

粤港澳若想成功申奥
香港首要超前升级部署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过去申办五届奥运(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及2020年),五度铩羽而归。这次奥运会可以再次轮到亚洲举办,土耳其作为横跨欧亚的伊斯兰大国,不难形塑一个符合奥运理念的“独特故事”。更重要的是埃尔多安政府近年重点发展旅游业,必然想借助奥运会的加乘,以吸引外地游客。

二战结束以来,举办两次或以上奥运会的国家有四个。撇除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分别隔了64年和56年再次主办之外,澳大利亚的三次是由三个不同城市举办(1956年墨尔本、2000年悉尼和2032年布里斯班),美国的三次则是洛杉矶和亚特兰大两个城市(1984年洛杉矶、1996年亚特兰大和2028年洛杉矶)。由2008年北京奥运计起,如果2036年再次由中国城市举办,就是相隔了28年,亦即是跟悉尼和布里斯班、亚特兰大和洛杉矶的间距相近。

粤港澳若能取得奥运主办权,无疑将实现《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所指的“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而且过程中既会增加对体育的投资、提升全港运动气氛, 也可以带来旅游与酒店收入, 以至是带动商务旅游及就业机会。要在2036年迎接世界外地的游客,这等于要“超前部署”智慧城市的升级,对交通基建、旅游设施的规划。构想超过十年后的“一小时生活圈”,与内地和外地的行政便利,相当于对这个城市的未来规划。

回看当年申办亚运,由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牵头,港协暨奥委会会长霍震霆出任副主席,还得到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原则上接纳开支拨款。如今若然要申办奥运会,不但级数比起亚运会要超出得多,与澳门和广东省共同申办的复杂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由场地设施、跨境交通到社会民意支持,无一不涉及复杂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即使国际奥委会延至2027年才决定2036年主办权交付予谁,“对话”、规划和争取支持的时间不能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