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电池更换技术的回归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洪蔼诚

花数小时等待充电是电动车早期使用者的共同烦恼。因此,早在2007年,一家名为 Better Place 的以色列初创公司进入市场,投入8.5亿美元研发并推出电池更换技术,旨在解决里程焦虑的问题。该公司的解决方案是为电动车配备可拆卸电池。在电池更换站,耗尽的电池能在几分钟内快速更换为充满电的新电池,其速度媲美传统加油站,从而避免了数小时的充电时间。在此模式下,Better Place通过保留电池的所有权,降低了电动车的前期购置成本。车主只需支付电池的使用费并按行驶里程计费,这种运作方式与手机网络计划的模式非常相似。

然而,Better Place在短短六年内便宣告破产,在以色列和丹麦仅售出1,500辆电动车。对此,业界专家指出了几个失败原因:首先,当时的市场尚未准备好接受电动车,更遑论采用全新的充电方式。其次,该公司未能获得广泛汽车制造商的支持,仅有雷诺提供一款轿车型号。此外,建设电池更换站的成本远高于普通充电站。

这种模式还面临其他挑战。电池技术是汽车制造商的重要竞争优势,而实现电池更换所需的标准化,意味著车企可能需要放弃这一优势。在运营层面,电池更换站需要储备大量已充满电的电池,大幅增加了成本和物流负担。对驾驶者而言,电池更换也是一种冒险,因为更换到的可能是较旧或损耗较大的电池,导致电池寿命缩短。此外,电池更换的订阅计划也未必最适合所有私家车车主。

时至今日,另一家初创公司正试图重新引入电池更换技术。总部位于上海的U Power最近宣布,计划在香港设置55个电池更换站,目标为的士行业。由于快速充电对行业营运至关重要,而车型选择的限制对其影响不大。除了瞄准最能从该技术中受益的行业外,该公司还受益于中国多年来在电动车制造和电池技术开发方面的投资。同时,电动车在社会中的接受度也显著提高,并受到政府为控制空气污染和减少碳排放所推行政策的大力支持。

话虽如此,充电技术在这段时间内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今,为电动车充电不再需要整夜,许多现代车型可在30分钟内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充电。今年3月,比亚迪推出了一款超级充电桩,只需五分钟即可完成充电,其速度是特斯拉充电桩的两倍。近年来,氢能技术也愈趋成熟。氢燃料电池的优点在于能量密度更高,且无需依赖笨重的电池组。这使其成为长途重型运输、海运及航空等领域取代化石燃料的潜在解决方案。

鉴于中国在清洁燃料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借鉴内地成功经验,包括充电网络规划、车辆技术选型及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应加强区域合作,在新能源创新、产业发展、市场拓展和人才培育等领域深化协作,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或许电池更换技术在二十年前过于超前,但如今市场的成熟为其重新崛起带来了机遇。电池更换技术并非与更快的充电设施或燃料替代方案竞争,而是能与氢能和快速充电技术共存并相互补足,各自满足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的特定需求。

作者洪蔼诚博士是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

地球之友|电池更换技术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