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我们为什么要继续为“改革”鼓与呼?
来稿作者:周小稞
9月17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发表其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为此政府提前三个月就展开了公众咨询活动。7月上旬,特首一连三日与特首顾问团举行午餐会议,听取特首顾问团成员就今年施政报告和香港整体发展的意见。7月下旬与八月上旬,特首又率一众司局长出席了两场地区咨询会,听取地区人士对新一份施政报告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香港的主要政党、有关组织及相关团体也纷纷为新一份的施政报告建言献策,希望自己的想法能为政府所听取与采纳。
紫荆党也向行政长官办公室提交了自己的施政报告建议书。不过和其他政党、组织或团体动辄过百项的具体政策建议不同,紫荆党再次把施政报告建议书的重点聚焦在更为宏观的改革议题上,并以特首李家超不久前所作出的“宁做艰难改革者 不做安逸停滞者”的表态作为施政报告建议书的标题。这是紫荆党在2023年提交“聚焦改革 重焕香港生机”的施政报告建议书后再次为香港的改革大业献计献策,希望通过对改革议题持续的鼓与呼来推动香港的改革进程。
在新一份的施政报告建议书中,紫荆党首先建议政府发动一场全社会的改革大讨论以凝聚社会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操作性的改革蓝图与时间表,并仿效内地成立“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实现“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改革”的目标,而具体的改革议题则涉及公务员体系、法定与非法定机构、土地与房屋、退休与医疗保障、教育与培训、金融与贸易、创科与再工业化、北都区与工程建设、环境与人口等九大领域共计三十一条建议。
针对公务员体系,紫荆党建议政府:扩大问责范围,强化问责力度,打破公务员事实上存在的“铁饭碗”;通过“数字政府”建设达成“精兵简政”的目标;简化公务员薪酬调整机制,将高级公务员部分薪酬与KPI表现挂钩;拓宽高级官员的选拔渠道,从政务职系以外吸纳高素质管治精英。
针对法定与非法定机构,紫荆党建议政府:对法定与非法定机构做全面清理,通过关闭、合并等方式大幅度精简有关机构的规模;会同立法部门强化对主要机构的监管,由立法会成立专门委员会监督这些机构的运作。
针对土地与房屋,紫荆党建议政府:摒弃土地供应垄断行为与土地财政思维;允许“集体官契”土地持有者成为土地开发的持份者;当土地未能成功拍卖予私人开发商时,由政府开发商接盘以确保住房供应稳定性,建成的住房须在规定的期限售完;把以成本定价的居屋作为解决基层民众住房问题的主攻方向;土地与房屋的收回定价应该基于市场价格而非预期价格。
针对退休与医疗保障,紫荆党建议政府:坚持自助的原则,建立起以自身储蓄为主、以商业保险与政府救济为辅的退休保障制度,实现医疗费用在个人、雇主与政府间的合理分配,并与商业保险紧密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在积金易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全民保障金平台,由政府为每一位合资格的香港居民建立统一的、终身不变的保障金账户;为各类保障金提供兜底的投资回报,用于退休的强积金在到期日须全部或部分强制转化为年金。
针对教育与培训,紫荆党建议政府:采取激励政策,重新调动民间与市场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将资助金额与民间投入、办学质量挂钩,下调对国际学校与直资学校的资助金额;优化中学派位机制,除了指定一批名校供最优秀学生按成绩抽签录取外,其余学生均按所在地区不分成绩随机抽签派位;再次引入职业教育,为中学生提供不易被AI替代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内地的一流高校在香港设立分校或研究院;在各行各业推进AI培训工作。
针对金融与贸易,紫荆党建议政府:成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加快打造基于离岸人民币的各类股票、债券以及衍生产品;说服中央在香港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境外总部,推进离岸人民币更有序、更快速的发展;尽快建成产品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稳健、价格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商品期货交易中心,适时推出陆港“期货通”,令内地投资者能够投资香港期货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产业园的投资与管理工作,帮助内地企业集体出海。
针对创科与再工业化,紫荆党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吸引最聪明的学生学习STEM,提高医科、法科等专业的学费以用作学习STEM的奖金;向创科头部企业批出免费土地,以换取在香港建立地区总部并承诺为香港引入一流创科人才及做出具规模的资本开支;积极推动与江门市的“产业飞地”合作,尽快落实在江门建成由港人按照香港法律与制度管理的产业团区。
针对北都区与工程建设,紫荆党建议政府:成立北都区土地管理局,以便更快与更好地收回北都区土地;以新思维、新模式推进北都区工程建设,把主要基建工程外包予内地的头部企业,建筑工人早进晚出不留夜。
针对环境与人口,紫荆党建议政府:以立法的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分阶段、分步骤将垃圾分类坚持不懈地推行下去;探索模组化建设或跨境协作,以更低成本与更快速度建设更多现代化垃圾焚烧电厂;更为主动、更具针对性地制定与执行移民政策,一方面主动出击,招揽内地的最优秀人才与高净值人群,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吸纳“一带一路”国家精英移民。
逾三十条建议虽然在数量上不算多,但在内容上却是直击香港当前经济转型与民生改善上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并在很多方面延续了紫荆党一直以来的改革主张。譬如说,紫荆党将土地房屋制度视为香港改革的突破口,希望通过摒弃土地供应垄断与土地财政思维,解放土地生产力,降低地价与房价,增强香港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破解香港最主要深层次矛盾。再譬如说,紫荆党希望通过改革土地使用制度与工程管理制度,以更快的速度与更低的成本推动北都区开发。
两年前,紫荆党提交以改革为主基调的施政报告建议书,是香港第一个提出全面改革倡议的政治团体,其时香港社会有关改革的讨论微乎其微。一年前,在中央方面不断呼吁香港推进改革的推动下,香港社会越来越多的团体与个人开始对改革议题做出积极回应,特首本人也就改革事宜做出了明确表态。只是在紫荆党看来,“改革”虽成为热议的话题,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当年的施政报告虽“改革”意识浓烈,但“务虚”的成分多,“务实”的成分少。随著过去半年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再次从中美相争的地缘格局中受益,金融、贸易、地产等香港的关键产业得以摆脱之前的颓势。在很多人看来,那个“舞照跳、马照跑”的香港似乎又回来了,香港这块福地似乎仍然可以在既有的制度与模式下继续“躺赢”,而一度遭热议的改革话题也似乎不再被人讨论而边缘化。
改革非易事。没有压力与动力,谁又愿意伤筋动骨、迎难而上呢?但明眼人清楚,如果不在改革议题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香港的经济转型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功,香港的深层次矛盾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缓解,香港目前在复杂而多变的外围环境下获得的“喘息”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在紫荆党看来,改革的议题不仅不能被边缘化,反而需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来之不易的“喘息”恰恰为改革的推动提供了再好不过的窗口。紫荆党希望,在行政长官的带领下,特区政府切实践行“宁做艰难改革者 不做安逸停滞者”的承诺,推进香港的改革大业。
作者周小稞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