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汉标|延续“城中学舍计划”思维 灵活规划北都蓝图
发展局与教育局于七月推出“城中学舍计划”,在多方面拆墙松绑,鼓励市场以自资和私营方式,将现有商厦改装为学生宿舍,落实《施政报告》中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策略。这项政策获得社会和业界广泛支持,展现了政府灵活的施政思维。
新计划扩阔酒店用途定义,容许酒店、商厦改装成学生宿舍,事前无须进行任何改划程序,在计算地积比率及上盖面积时,亦继续被视为非住用楼宇,让商厦保留原有的总楼面面积。这不仅回应了学生宿位不足的问题,有助吸引海外留学生,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同时也让商厦、酒店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提升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计划展现了政府因时制宜的思维,若能将这种施政方针,延伸至北部都会区的土地规划与发展策略,将会大大提升北都的成果效益。北都幅员辽阔,涵盖住宅、商业、科技及物流等多个领域,投资金额庞大,发展时间漫长,容易受经济周期、融资压力及市场环境变化所影响。引入具弹性的规划及财务安排,能让政府与企业抵御市场波动,因应变化而调整部署。
笔者曾经建议政府在北都发展中,引入“白色规划”(White Zone),就是土地未有被划定为某一指定用途,而是将用途留白可作多种用途,其好处是无须申请改划即可因应市场需要作调整,能够更快捷应对当时经济环境的需要。白色规划正是一种具弹性的规划模式,有助释放土地的最大潜力。
片区开发招标在即,这因应市场环境作适时调度的策略,亦可以延伸至地价支付和财务安排。由于片区的面积大和投资周期长,因此地价、建筑费,以至融资成本都会十分高昂,然而土地带来的收益只会在后期出现,这无疑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风险。为此,政府可以用灵活思维,考虑引入不同的地价缴付模式,例如分期付款、在项目完成后作利润分红,并容许发展商在建筑规约期内,将土地转售予其他发展商,从而减轻投资者的财政压力。
此外,政府若能因时制宜弹性调节建筑规约的期限,配合以上多样性的地价缴付模式,必有助增强发展商对投地的信心,亦可加快整体工程进度。
北都是一项跨年代的城市建设计划,对香港产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与政府以往的土地开发模式有所不同。政府若能延续“城中学舍计划”所展现的促进者思维,在北都蓝图中引入灵活和因时制宜的政策,将能够充分释放土地的潜力和多元性,为北都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龙汉标是立法会地产及建造界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