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钧|九三阅兵:忆反法西斯历史 展捍卫和平实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下称“九三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的阅兵仪式不仅引起国内人民群众的巨大反响,亦吸引了国际上不少眼球。

阅兵式上,我们人民子弟抖擞的精神,整齐的步伐,令各国观众感受到我国军队纪律严明且执行力强大;秀出的新兵种,如军事航天部队,以及新型武器,如东风—61, 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高科技、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在国内能抢险救灾、保家卫国,在国际上也能救死扶伤、维持和平。

这场全球瞩目的大会,其实作用还远不止展现我们的军事实力。对内提振了民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对外展现了我们有能力在全球范围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并且将继续协助联合国执行维和任务,同时重新掌握历史的话语权,通过重温共同的经历,联合国际上其他反法西斯的力量,呼吁我们身处地球这个共同家园,要珍惜和平。

随着经历过反法西斯战争的老一辈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难免因对历史不了解而被误导。近年国内外亦有很多阴阳怪气的论调,意图淡化侵略、甚至篡改历史。笔者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各种证据,皆控诉着在1937年那个冬天,南京城内超过30万手无寸铁、无辜的百姓,包括婴儿和孕妇,被无差别地奸淫烧杀,惨无人道。侵略者直到今天还未作出深刻的反省及正式道歉,如我们现在就开始忘记这段历史,甚至任由有心人篡改,都是对在抗日战争中惨死的冤魂不尊重。

在过去几年,我国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方面,在国际上频频被无理打压。例如,华为被制裁,光刻机和芯片对华出口受限制等,让很多民众有错觉,认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将长期落后。然而,很多新科技和新技术的研发,首先由保障国家安全的军事需求驱动,再慢慢“军转民”、被大规模生产作商业及民生用途。九三阅兵式上展现的先进军事装备和武器,并不输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强国,很多新型作战场景中的军备,更是全球领先。这证明,虽面对种种的掣肘,我们仍能依靠自主开发,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因此,我们应对祖国的发展前景增强自信。只要我们对前景有信心、努力不懈,定能完成民族复兴,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

另外,九三阅兵展示的军事实力,体现了我们有能力去保障我国海上贸易路线畅通,以及保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及利益。近年,世界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温,中国企业出海面对的困难,不亚于唐僧取西经。如果没有坚实的军事和安保实力在背后撑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资产犹如羊羔待人宰割,如去年11月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的金矿遭受掠夺。然而“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部署,九三阅兵正好对那些觊觎中国海外资产的势力起到了震慑作用,将阴谋扼杀在萌芽阶段。

九三大会很好地提醒了全世界,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并不是从珍珠港事件开始。在此之前,四万万中国士兵和同胞,已经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逾10年,并鼓舞和援助其他国家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1931年已经打响世界反法西斯第一枪的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占世界总伤亡人数过一半,是二战中付出代价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惜牺牲血肉和生命,才成功牵制住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消耗了其兵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线的压力。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所作的主要贡献,一早已在1945年美、中、英联合签署的《波茨坦宣言》中,被众多同盟国承认和确立,因而获得二战后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地位。过去我们并没有刻意强调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与牺牲,但不等于可以容忍对侵略的美化和对历史的扭曲。当今世上,极端民族主义,甚至是军国主义都有擡头的迹象,作为受过侵略的大国,我们不能不重新掌握历史的话语权,带大家重温历史真相,提醒各国要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阅兵式上亮相的维和部队,亦体现了随着国家在国际上地位不断的提升,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亦逐渐肩负起越来越多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近年更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第一大出兵国,协助联合国在各地执行维和任务,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肯定。随着科技与军事力量的不断提升,中国定能更高质量地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及维和任务,与各方爱好和平的力量,携手完善全球治理。

九三大会应令各国都感受到中国要维护和平的决心、诚意和能力。同时,世界上任何一个理性的国家看到我国军事实力后,都应重新评估侵犯中国主权和利益会带来的代价和后果,不要妄想以军事挑衅去达到目的,造成无谓的冲突和伤亡。任何分歧和误解,大家都应本着务实、相互尊重的态度,将问题带到谈判桌上,求同存异,通过和平和理性的方式去沟通、协商和解决,这是我们想通过阅兵带来的效果。

九三大会不只是中国纪念抗日战争的大会,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会,国家借此机会给世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重新正视历史,亦让大家看到我捍卫和平的能力和决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为祖国有带领世界走向大同的担当和格局而感到鼓舞自豪。

作者郑彦钧工程师是屯门区议员,清华大学高级公共管理硕士EMPA香港政务人才项目在读生。文章标题由编辑所拟,原题为“9.3重温反法西斯历史 铸实力为和平保驾护航”。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