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教育国际化与住房保障双轨并行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龙子明

特首李家超2025年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为主题,针对青年发展推出了多项重磅政策,其中两大亮点引人注目:大幅放宽大学非本地生招生限额至50%,以及推出多项住房保障措施。对香港青年而言,此份施政报告带来了重大利好。报告围绕教育和住房两大青年最关切的议题,推出了一系列革新性措施。

施政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教育政策是进一步放宽资助专上院校招收非本地生的上限。由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亦由100%增至120%。李家超特别强调:“现时政府每年提供15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这学额政府会明确维持,不会减少,确保本地生现时入读资助课程的状况不变。”这意味著非本地生以自费方式留学香港的非资助学额获准增加,不会占用本地生的教育资源。

为配合增加非本地生收生限额,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增加学生宿舍供应,政府7月已推出“城中学舍计划”,便利市场把现有商业大厦(包括酒店)改作学生宿舍时免却改划手续。即日起,不只商厦改装,在拆卸原有商厦后重建的全新学生宿舍也能受惠于计划的利便措施。

成立“留学香港专班”,教育局将与教资会、创科局、人才办、专上院校、海外经贸办、驻内地办事处等加强推广香港高等教育。教资会拨款4000万元:资助八所资助大学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推广DSE国际认受性:透过不同国际和内地教育展览和活动,向各界推广文凭试在国际上的认受性。

青年住房保障:多措并举缓解住房难。住房问题是香港青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指出:“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终目标,让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多收入、青年有更好发展。”施政报告将居屋绿白表比例由4比6调至5比5;“白居二”增1000配额至7000个,其中一半拨予40岁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

除了教育和住房外,施政报告还针对青年人才培养和就业提出了多项措施: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发展,政府已向两所大学授予应科大名衔,实践“行行出状元”的理念。鼓励应科大与内地和海外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和联动推广。教育局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将于2026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包括优化中小学衔接的资讯和创科教育课程、订定“人工智慧素养人”学习架构、将AI教育纳入核心课程、加强教师AI培训、引入企业资源等。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和国际会议的机会。推动本地青少年的国际和内地交流。

李家超施政报告中针对青年的政策调整将带来多方面影响:放宽非本地生限额将使香港高等教育更加国际化,提升校园多元文化环境,增强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的地位。

李家超的2025年施政报告在青年政策上展现了大胆创新的思路,通过教育国际化和住房保障双轨并行,为香港青年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环境。教育政策的调整使香港高等教育更加开放多元,住房政策的优化则著力缓解青年人的生活压力。这些措施体现了政府“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有望为香港青年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质的生活条件。

作者龙子明是香港青年交流促进联会创会主席兼永远会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