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凯.杰语|从内地、中东到欧洲:在全球变局中寻找新机遇
来稿作者:郭凯杰
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布最新《施政报告》,将香港定位为“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并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协助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指出,香港可发挥自身优势,提供跨境金融、税务优化和碳排放核算服务,助力企业满足国际绿色贸易要求;亦提到将于今明两年举办多场国际会议,并成立“一带一路”可持续绿色发展培训中心,为沿线国家人员提供培训。
上述措施反映香港在“一带一路”上的机遇处处,涵盖能源、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等领域。日前,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就在香港盛大举行,促成近50份合作备忘录,总值约10亿美元。早前上海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一带一路”投资报告(2025年上半年)》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在倡议下的项目金额达1,24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创历史新高。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香港应如何在“一带一路”进一步深化合作,把握历史性机遇?
强化专业服务优势
开拓伊斯兰金融
笔者认为,香港首先应把握自身在专业服务,包括融资、法律和会计等领域的优势。目前已有超过100家共建“一带一路”企业在港交所上市。香港与中东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以国泰航空为例,今年开通了香港至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直航航线,下月更将升级至每日一班。在此基础上,香港大可推动伊斯兰金融发展。目前,伦敦是全球伊斯兰金融中心之一,资产规模在2023年达426亿美元;但亚洲穆斯林人口众多、发展空间巨大,香港无疑应加快发展伊斯兰债券和基金产品。
亚洲金融数字化进程领先全球,对国际投资者极具吸引力。香港今年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期望巩固香港作为数字资产创新中心的地位;可借此机会推动与中东合作,如透过代币化政府债券和现实世界资产,为中东的转型提供融资方案等。笔者相信,专业服务能让香港在中东市场脱颖而出,成为连接亚洲与中东的金融桥梁。
发挥国际教育及人才枢纽作用
培养沿线新一代领袖
第二,香港应推动人才交流及培训,发挥教育枢纽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对新一代人才需求殷切。香港的教育质素世界知名,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在最新《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中跃升至全球第四、亚洲第一。香港可把握优势,吸引沿线国家青年来港就读。这些人才部分会留港发展,贡献创新科技和未来产业;部分返回原生国家,也会带回香港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强化香港作为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施政报告》提出放宽大学的非本地生自资学额、以试点形式上调直资中小学的非本地生人数等,都为人才发展创造了条件。
香港应积极与沿线国家政府对接,设计专门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例如因应沙特阿拉伯的“愿景2030”计划强调可持续发展,香港可在金融科技、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方面满足其人才需求,同时让本地青年通过联合项目拓宽国际视野,在输出教育服务同时还能深化与中东的战略伙伴关系。
掌握地缘政治形势
推动多边合作
最后,香港须更掌握国际形势变化,把握机会说好自身故事并推动合作。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视香港为“不可打交道”之地:以欧盟为例,它依然是香港第三大贸易伙伴。笔者日前在欧洲旅游时曾亲身经历:当地人虽视中国为竞争对手,但认同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对香港,他们则仍视为讯息流通、法治健全的商业枢纽。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的背景下,欧洲与美国越行越远,从俄乌战争发展可见端倪。这为香港与欧盟合作创造了空间,包括在碳交易、可持续发展和医疗创新等领域。香港正致力成为医疗创新枢纽,例如组建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这也与欧盟的医疗创新需求相契合。
归根究底,“一带一路”的重点不只在于“卖产品卖服务”,而在于利用本身经验与优势,推动当地创新发展,在过程中各取所需。展望未来,香港应积极作为,从中东的能源转型到欧洲的绿色合作,成为全球合作的典范,并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郭凯杰是团结香港基金副研究总监,全国青联委员,政府咨询委员,大专讲师及顾问。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