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芬|履新即会“旧友”惹议 伊珠丽焉能不识香港新时势?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经历了2019年“修例风波”的动荡后,香港在国安法律护佑下,社会秩序已重回正轨,法治和安定已成为主流共识。在此背景下,美国驻港总领事伊珠丽女士的履新,本可成为美港务实合作的新契机。然而,她抵港不久便先后与陈方安生、刘慧卿等具特定政治标签且与反修例动荡密切相关的人士会面,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甚至疑虑。此举是否符合其促进美港发展友好关系的使命?值得商榷。

外交官员主办的活动,往往承载着超越简单礼节性拜会的象征意义。伊珠丽选择甫一到任就“做东”邀请前述政治人物会面,这种安排无论初衷为何,都难免让人就美国对港政策产生疑问,更会忆起“修例风波”的场景。毕竟外部势力对特区内部事务的介入,曾给香港社会带来深重的创伤。如今香港好不容易恢复元气,各界对任何可能引致类似联想的行为自然格外敏感。

政客言行理应审慎
切勿发出错误信号

伊珠丽并非初识香港,她6年前曾担任美驻港总领馆政治部主管,对本港过往的复杂状况必然体会深刻。正因此,外界对其言行有更高期待,希望她能以更审慎、更合乎当前社会主流民意的态度来处理人际交往与公开活动,切勿发出任何可能被误读的信号。

至于陈方安生、刘慧卿等人,过去其政治主张和行为已广为人知,今次与“旧友”重聚更展露出她们退而不休的一面。但须知,在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实施后,香港的政治生态已发生根本变化,社会普遍期望聚焦发展、弥合分歧。当此之时,外交官员与这些有强烈历史争议色彩的人物高调会面,无助于营造包容、建设性的氛围,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1

务实促进中美友好
发挥香港桥梁作用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国安法律的实施有力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作为外交官员,其公开行为应当尊重香港的法律和社会现实,应有利于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而非相反。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香港在其中可扮演独特的桥梁角色,而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应起到促进中美经贸、文化等多领域互利共赢,增进美国人民对香港实况了解的正向作用。笔者真诚期望伊珠丽能准确把握其职责的核心,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真正有益于美港关系发展的实质性工作中。正如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崔建春日前在接受伊珠丽到任拜会时,明确要求她:以符合外交官身份的方式在港履职,不得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为中美关系、港美关系发展和香港繁荣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香港的未来,系于国家的支持、法律的权威和港人的团结奋斗。外国驻港官员的任何言行,唯有建立在尊重中国主权和特区法治的基础上,才有望为香港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这也理应是美国驻港代表机构存在的真正价值所在。

作者黄冰芬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