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泳舜|善用市场营运模式 助博物馆营舍迎来新机遇
政府近年积极推动体育、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协同发展,惟地方不足常常成为发展的障碍。笔者欣见在特首早前(9月17日)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2025》中在这方面出现突破,引入多项创新举措,包括推动市场运模式为博物馆探索增值活动、探讨邀请市场参与提升鲤鱼门公园度假营的营运,以至重新检视香港大球场的定位。这些新猷都有助进一步释放现有公共空间的发展潜力,既充份运用珍贵的社会资源,也为未来引入更多文化、体育及旅游活动,创造无限可能。
过去一年,本港在推动盛事发展方面取得良好势头,尤其在体育领域,先后举办近三十项大型体育赛事,而今年三月启用的启德体育园,也进一步巩固发展盛事经济的根基。当然,运动员是本港体育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笔者乐见《施政报告2025》提到在完成检讨“精英运动员直接财政资助”机制后,政府将继续透过资助支持运动员的发展。
作为体院副主席,笔者一直参与当中的过程,深刻体会到检讨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过去一年,本港运动员在巴黎奥运及其后的多项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不少跻身世界前列,提升对运动员在各方面的不同支援,以及引入更公平的制度,建立更好的晋升台阶,对运动员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援。笔者知道,许多运动员都感谢政府的支持,让他们在生活上减轻后顾之忧,更专注于训练与比赛。
《施政报告2025》同时提到,通过运动医学研究成果来提升训练效能,这在日益著重科技比拼的国际体育舞台上,显得尤为重要。过去一年,体院先后与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物理治疗学会、法国国家体育运动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随着伙伴关系与合作框架得到确立,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运动科学的措施、医学支援及发展,为精英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更令笔者产生共鸣的,是《施政报告2025》提出引入市场营运模式,让康文署在指定设施,例如在博物馆闭馆日,出租场地供举办商业或私人活动、开放更多场地作租用、推出收费的旅客导赏、开发更多文创产品;这不仅提升了设施的经营效能,也为市民与旅客带来更多元的体验。
由笔者者担任主席的慈善体育组织“青途”,早前便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剑萃古今·跃动全运”的剑击表演赛,邀请香港奥运双金得主张家朗及法国名将拿霍特等六位选手参赛。这次活动正是拣选在博物馆闭馆日进行,首次将原来一个文化地标,暂时化身为一个体育表演舞台,在多个部门、机构与单位的支持下得以圆满举行,不但展现体育与文化的融合,也印证公共空间可以透过创新运用,实现更多可能性。
香港其实有很多不同历史建筑物,以至康文署辖下的博物馆,都是丰有类似特色,具有空间探索和引入与建筑物主题相呼应的创新或趣味活动。
笔者还记得,香港科学馆数年前曾举办一次“与龙同眠”留宿活动,让市民可以游走于恐龙展览厅之间解谜寻宝,参与科学示范和轻松地欣赏恐龙最后的星夜,活动广受好评。科学馆未来可举行更多类似活动,助市民和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探索科学;近日也有时尚品牌选址邮轮码头,选址邮轮码头举行时装骚,都是值得借镜的例子,香港艺术馆同样可以探索善用其维港景色举办时装骚,为这些文化建筑注入更多活力元素。
然而,在早前参与筹办剑击表演赛在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使用文化设施场地举办活动的挑战。由于这些设施本身用作展览用途,引入活动时需要符合场地使用规定,确保珍贵文物或展品不会受损,或避免影响设施的运作,因此在设计活动和场地配置方面,需要作出调整或配合,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倘若向主办单位收取过高租金,或提出过高的要求,极可能会削弱不同界别的使用意欲。笔者认为,在引入市场营运模式的过程中,应以用家角度合理地厘定租场费用,并积极协助主办单位拆墙松绑,在保障文物或展品安全情况下,促进更多活动的举办。
《施政报告2025》另一值得关注的举措,是探讨邀请市场参与,提升鲤鱼门公园度假营的营运。该设施遥望鲤鱼门海峡,风景宜人,加上鲤鱼门公园本身拥有多座具价值历史建筑,一直被认为有潜质成为吸引旅客的旅游热点;在思考如何善用这些设施时,笔者希望能与港岛区内的现有旅游景点,尤其是被誉为“亚洲最佳市区远足径”的龙脊,作出更好的串连。
目前,全港有近五十个营舍,各具特色,当中不少正是坐落于山径热点,并由非弁利组织营运。笔者近月就一直透过“青途”下设的“好山好径倡议平台”,联同营舍业界,跟政府部门探讨强化这些营舍的功能,期望提升鲤鱼门公园度假营是一个起步点,当局在从中吸引经验,可应用于全港不同营舍,从而提升市民和游客的体验。
笔者亦乐见当局在重新检视香港大球场的定位方面取得进展,冀与启德体育园发挥强大的协同效应,并回应了体育界的关注,考虑将部分包厢改装为办公空间,供各体育总会使用。随著本港近年体育发展更趋蓬勃,大球场旁的奥运大楼已渐见不敷应用,拨出空间供体育总会使用,正好满足体育界的迫切需要。
笔者特别留意到,除了用作比赛,当局也考虑在大球场释出空间作训练用途。事实上,本港现时精英训练设施主要集中在新界和九龙,大球场拥有广阔的空间,并接近真正的比赛环境,作为训练设施,具备相当的优势,当局值得与不同体育总会和体院探讨能否为香港大球场赋予另一角色,作为另一个运动员训练据点,充份发挥大球场的用途。
作者郑泳舜是民建联立法会九龙西议员,香港体育学院副主席,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副主席。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