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花莲堰塞湖溃坝:一面照出台湾政治沉屙的“照妖镜”

撰文: 刘畅
出版:更新:

9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溃坝事件,让台湾花莲县光复乡顿时陷入一片汪洋。位于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台风“桦加沙”带来的强降雨冲击下,最终不堪重负,1,550吨的湖水夹杂着大量泥沙,如猛兽般奔腾而下,冲毁桥梁、堤坝,淹没家园,造成17人死亡、7人失联、78人受伤的惨剧。这场灾难,不仅让花莲乡亲饱受家园尽毁之苦,更如同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台湾政治长期凌驾于防灾之上,政府失能、互踢皮球的丑陋面貌。

马太鞍溪堰塞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早在今年7月21日,受到台风“韦帕”外围环流影响,花莲县万荣乡上游林地发生大规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一座坝体高度约200米、体积约2亿立方米的堰塞湖。这座堰塞湖位于马太鞍溪上游,属高风险地带,随时可能溃坝,威胁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祸甚于天灾

在堰塞湖形成后,花莲县国民党籍民代傅昆萁曾建议通过爆破方式引流泄洪,但民进党当局并未采纳。随后,民进党当局召开了十余次会议,甚至请来美军专家勘察,还专程赴日本考察排险措施,却始终未采取实质行动解除险情。

这两个月恰逢岛内“大罢免”投票等政治活动,堰塞湖危机似乎被有意无意地搁置一旁。民进党当局判断堰塞湖可能会在10月自然溢流,抱持着“且看且等”的心态,冒险拖延。而当台风“桦加沙”迫近时,一切为时已晚。试问,面对一个随时可能溃坝的堰塞湖,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做些什么?如果执政当局能及早采取行动,加固堤坝、疏导水流,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然而,他们却将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会议、考察和评估上,最终错失了最佳的排险时机。

政治凌驾专业

更令人寒心的是,灾难发生后,台湾当局和花莲县政府不是齐心协力救灾,而是陷入了互相推诿、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民进党当局负责人卓荣泰指控国民党执掌的花莲县政府部署民众撤离行动“有瑕疵”,称当局“早有警示”,指责县政府“怠慢失职”。花莲县政府则批评当局“甩锅”与带风向。花莲县政府在台糖光复糖厂设救灾指挥所,台当局灾害应变中心也在糖厂设救灾协调所,两者仅相距约300米。基层救灾人员忍不住感叹:当局和县政府何时能齐心救灾?

更令人震惊的是,民进党内部社交媒体群组在灾后的对话截图近日被曝光,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王定宇在发言中建议党政团队通过第三方释出“具杀伤力”的消息,以利“友军”和民进党籍民代、政务人员“接着反击”。这种将灾难视为政治斗争工具的行径,令人发指。

面对灾难,地方和中央政府本应同心协力,成立联合指挥中心,调动一切资源,全力投入救灾。然而,在花莲,我们看到的却是地方与中央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将救灾现场变成政治角力的舞台。这种政治凌驾专业的恶劣行径,不仅延误了救灾进度,更让灾民感到心寒。

+1

防灾体系失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顾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大陆方面处理堰塞湖的案例,更能凸显此次花莲之殇的人祸因素。当时,汶川震后共发现104个堰塞湖,其中最危险的唐家山堰塞湖,库容量高达3.2亿立方米,是此次马太鞍溪堰塞湖的三倍以上,危险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大陆方面的应对是:领导人多次亲赴现场视察,抢险部队、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与时间赛跑。最终,在153小时内,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被成功排除,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其余100多个堰塞湖,也在三个月内全部处理完毕。

时隔十几年,一边是体积更大、危险更高的堰塞湖在153小时内被成功处置,无人伤亡;另一边是体积小三分之二的堰塞湖,在两个月的“无作为”后溃坝,导致数十人死伤。两相对比,答案不言自明。核心的差别就在于:是否真正把老百姓的命当命?在大陆,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被拖延两个月不处理,必然是严重的渎职,相关官员难逃其责。而在台湾,政客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在“天灾”的挡箭牌下,安然度过每一次问责危机。

民间力量最美

与政治斗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民间自发的救援行动给灾区民众带来的温暖。开往花莲的火车几乎班班客满,来自台湾各地的民众自备铲子等工具前往灾区协助救灾,被亲切称为“铲子军”。这些自发前来的志愿者在灾民家里帮忙清理淤泥,照顾老弱灾民,在30多摄氏度高温下从早到晚挥汗工作,成为这次花莲救灾中“最美的风景”。这种民间力量的自发涌现,恰恰反衬出政治人物的冷漠与自私。

马太鞍溪堰塞湖灾难不仅是一次自然灾害,更是台湾政治制度之殇的缩影。在这个政治斗争凌驾于民生安全之上的岛屿,灾难管理体系的缺失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当自然灾害成为政治攻击的工具,当救灾现场变成政党对峙的竞技场,当防灾责任被无限推诿,遭受损失的终究是普通民众。这种制度性的失灵,比灾难本身更令人忧心。

敲响台湾警钟

马太鞍溪堰塞湖溃坝事件像极了两岸问题。明知道堰塞湖存在了两个月,却没有任何作为,直到大坝崩溃。而两岸问题就像一个“淤积七十年的马太鞍溪堰塞湖”,明明岌岌可危,岛内所有的政治力量还是视若无睹,自说自话,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屁股里,就觉得世界太平。

面对这场灾难,我们深切哀悼逝者,祈愿失联者平安归来,伤者早日康复。同时,也希望这场灾难能成为台湾社会的一个警钟,唤醒政治人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改变台湾的现状,需要从政治文化的转变开始。只有当政治人物不再将政治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只有当政府不再推卸责任、互相指责,只有当社会不再容忍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台湾才能真正摆脱灾难的阴影,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