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从校园到职场:ESG是未来职业的新趋势
来稿作者:曾善珩、陈凯婷、刘锐业博士
随着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和社会责任的挑战,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渐渐成为企业经营的新趋势。这重塑了企业的营运模式和未来职场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从校园到职场,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并分析ESG在职业市场中的趋势与需求。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成为评估企业经营及非财务性表现的重要指标。环境方面,企业需披露碳排放、能源使用及循环经济等议题;社会方面则重视员工权益与社区投资;治理方面则要求透明的管理结构。这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责任投资”(SRI),当时的投资者开始考虑企业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进入2000年代初,ESG的术语逐渐被广泛认知,特别是在200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发布《WHO CARES WINS》报告后,为ESG投资提供了理论基础。
香港发展日渐成熟
自2013年港交所推出《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以来,香港在ESG领域的发展持续推进。到2024年5月,港交所发布了“气候信息披露指引”,要求不同规模的上市公司进行气候相关的可持续披露,包括气候灾害对业务管理和供应链的风险,以及气候政策对财务的影响。公司还需披露在减排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上的投资,未来的要求将涵盖不仅是碳排放的量化数据,还包括财务数据,特别是气候变化对财政的影响。
随着2024年12月政府公布《香港可持续发展披露路线图》,香港将于2028年前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这一计划将分阶段实施,要求所有主板上市公司自2025年起依据新的气候要求进行“不遵守就解释”的披露,并在2026年起强制要求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公司遵守。此外,会计及财务汇报局将联同监管机构推动可持续发展核证监管框架,并透过绿色金融科技和数据工具提升数据质量,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进步。
大专推沉浸式教学
面对ESG新浪潮,大专院校亦纷纷增添不同类别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一个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沉浸式学生活动,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参与社区清洁、回收二手衣服、树木种植或设计环保产品的工作坊,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ESG的范畴广泛,真正的挑战在于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理解如何设定和计算公司目标。
推行环保教育需持续学习与探索,因为全球暖化影响着商业运作及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存,了解不同目标受众及其需求对设计有效计划至关重要。此外,除了掌握大数据分析外,学生也应该探索自己的兴趣。ESG职业道路竞争激烈,若仅因潮流而选择此领域,可能会面临职业选择的困难。因此,发掘真正热爱的保育方向,将使他们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职业道路竞争激烈
随着ESG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拥有相关认证的专业人才更受青睐。CFA ESG、CESGA及ESG策划行政人员证书等都是值得考虑的选择。另外,ESG专业人员需要具备跨部门沟通、数据分析及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还能提高企业的整体ESG表现。
有见及此,香港政府推出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资助,鼓励更多人进入ESG领域。此外,生产力促进局于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提供碳审计工具、在线培训课程。企业可获得一份ESG评估及绩效卡,有助他们自行检视ESG表现。总括而言,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增加,ESG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上升。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需要学校、社区和企业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有望未来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作者曾善珩和陈凯婷是ESG平台创辨人;作者刘锐业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学生事务总监及高级讲师。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