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勇|“四不”红线:外交官不容逾越的底线
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其国家安全与主权问题日益成为外部势力干预的焦点。9月30日,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崔建春约见美国驻港总领事伊珠丽,提出明确的“四不”要求,不仅是一次外交交涉,更是一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严正宣示。
9月23日的“到任拜会”,崔建春提出“一个符合”和“一个不得”要求,体现了中方对外交礼仪的尊重与善意提醒。9月30日的“严正交涉”,则是对伊珠丽行为的直接回应,标志着中方立场的升级与警告,此次约见不是普通外交礼节,而是一次正式的、严正的交涉。
崔建春特派员对伊珠丽明确提出“四不”要求,即不见不该见的人,不同反中乱港分子串联勾结,不得煽动、协助、教唆、资助反中乱港活动,不得干预涉港国安案件审理。 这些要求不是外交建议,而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是对国家主权与法治尊严的坚决捍卫。
伊珠丽于今年8月下旬抵达香港出任美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然而,到任不足一月,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政治表演。伊珠丽在到任后迅速与多位“反中乱港”人士接触。这一行为戳破了她试图借外交场合拉拢乱港势力的真实意图。此举不仅违反外交惯例,更被视为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衅。
从履历来看,伊珠丽并非首次在华任职。2010年至2012年,她曾在美国驻上海总领馆负责环境、科技、卫生及能源事务。熟悉中国背景的她显然清楚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
外交官的一举一动代表国家形象,理当体现专业性与克制力。外交官作为国家派驻他国的正式代表,其言行举止不仅是个人职业素养的体现,更承载着国家的尊严与信誉,直接关乎国际社会对一国的认知与评价。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外交官的一举一动处于聚光灯下,其专业性与克制力尤为重要。这一点在中美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交往中,更是被赋予了超越双边关系的战略意义。领事事务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外交一线,直接服务两国人民,处理具体而敏感的事务,其互动更需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战略眼光,慎之又慎。
中美关系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决定了领事级互动必须格外的审慎。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健康稳定关乎国际格局的和平与繁荣。领事工作连接着两国的社会与人民,处理着签证、公民保护、商务往来等具体事宜,既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也是“稳定器”。因此,在领事互动中,双方官员都应具备大局观,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以专业、礼貌、合规的方式处理每一项事务,积极积累互信,减少误解误判。
外交官的专业性与克制力是其代表国家履行使命的基本保障。在中美关系的宏大叙事下,领事级互动作为关键环节,其审慎程度直接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微观基础与宏观氛围。唯有坚守职业操守,胸怀大局,以专业化解分歧,以克制维护稳定,才能切实服务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贡献更多确定性与正能量。
从国际法角度看,外交官包括领事的职责与许可权有明确的法律界限,任何越界行为都可能构成国际法层面的违法。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55条明确规定,领事人员“负有不干涉该国内政之义务”。同样,1964年生效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41条第1款也有类似规定:不干涉该国内政包括不以任何方式支援该国政治势力以及不从事任何可能被视为政治干预的行为。
外交惯例与礼仪侧重于外交人员行为的得体性、互惠性和长期实践形成的默契,这是国际交往中维持和谐的软性规则。外交实践上,新任领事抵达接受国后,通常会先拜会当地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和文化机构,以建立友好关系,这是世界通行的礼仪。
伊珠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顾外交惯例和礼仪,刚上任便高调会见乱港势力的头面人物。这不仅违背了外交中常见的“低调起步”的惯例,还可能被视为缺乏教养的“失礼”行为和冒犯之举。 历史上,国际法院在处理类似国际争端时已多次重申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伊珠丽上任伊始的举动,令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官在东欧国家频繁接触异见人士,实施所谓“和平演变”的往事。然而,当年的东欧国家与今日之中国在软硬实力方面存在天渊之别,香港也有了健全的维护国家安全法律机制。
香港曾饱受“黑暴”、港版“颜色革命”的大肆破坏,广大市民记忆犹新。香港社会普遍担忧外国势力利用通过残余的乱港势力制造新一轮的动乱。香港市民对伊珠丽的举动表达不满,多批市民自发集结抗议。多名示威者在总领馆外展开行动,拉起写有“强烈谴责伊珠丽勾结乱港分子陈方安生”的横幅,高举“勾结乱港分子可耻”、“不得祸乱香港”等标语。
崔建春特派员提出的“四不”要求,是中国在外交领域的一次坚定发声,是对国家主权与法治尊严的坚决捍卫。香港的未来必须建立在稳定、安全与法治的基础之上,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都将遭到坚决反制。中国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乱港图谋,也不会在国家核心利益上做出任何妥协。任何外部势力若仍抱有幻想,应当立即收手,否则将自取其辱。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外交底线不可逾越,香港安全不容干预。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