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特区特设“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有多重要?
来稿作者:裘言真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最新的《施政报告2025》提出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作为今年《施政报告》中的重点政策措施之一,“出海专班”昨日(10月6日)举行启动仪式,象征这艘开宗明义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领航舰”正式扬帆出海,加快“内企”的“出海”步伐。
今年《施政报告》的核心亮点,是推动香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除了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外,《施政报告》亦表明,今年是国家“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香港会发挥独特优势,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发挥“内联外通”功能 。负责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作“出海”平台,同时为“出海”企业制订多元方案的“出海专班”,正是将香港地位推上另一台阶的重要举措。
“出海专班”是特区政府内的高层次架构,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负责督导工作及协调各政策局、部门和机构,除了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和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外,“出海专班”更有多个专业团体、商会以及商业机构作为伙伴,这种配置可准确集结力量,发挥联乘效应。财政司长陈茂波在启动仪式上透露 ,“出海专班”督导下,政府助力企业“出海”的工作将会更深、更广,亦会出台不同政策措施,例如推动内地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以支持内地企业拓展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市场;提供税务宽减以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以至推动碳排放核算服务等。
社会须重视出海专班
笔者认为,社会之所以须重视“出海专班”,全因支援内地企业“走出去”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参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事实上,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1,900亿美元,较前年增长逾8%,其中对东盟投资增近四成,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亦增逾两成,反映内地企业出海的势头正在加速。“一国两制”的地位和优势,令香港成为最适合协助内地企业“出海”、创造商机和经济回报的选择;特区政府设立“出海专班”,势必增强香港把握内地企业“出海”所衍生的潜力和机遇。
香港的优势一直备受国际认可,不但被菲沙研究所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本港的竞争力亦被评为全球第三。再者,香港稳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内地企业视香港为“出海”首选的重要因素。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9月2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整体评分较上一份报告上升4分至764分,继续位列全球第三,亚太区第一,与位列第一的纽约和第二的伦敦的分数差距,分别收窄至2分和1分,创下历史最小差距,“纽伦港”三足鼎立,已是不争的事实。
香港优势受国际认可
作为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加上资金自由流动,以及拥有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相关专业人才,种种特点为内地企业提供高质高效的跨境投资及融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IPO市场,长期为内地企业提供上市融资通道,阿里巴巴、美团、甚至是今年全球集资额最高的宁德时代等企业,均成功通过香港拓展全球业务。
除了协助内地企业“出海”走出去之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亦让香港成功吸引大量国际企业落户,公司注册处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在2025年6月底,根据《公司条例》注册的本地公司总数达1,494,806间、注册非香港公司的总数则达15,509间,双双创历史新高。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香港始终是投资者的最好选择。
内企被税制法制吸引
香港的低税率与地域来源原则,以及广受国际认可的普通法制度,同样是香港无可取代的优势。香港奉行简单税制,公司利得税税率仅为16.5%,而且只对产生或得自香港的利润/收入课税,并且不设增值税或销售税、资本增值税、股息或利息的预扣税 ,显著降低在港营运和利用香港作“出海”平台的企业的税务负担。此外,香港亦与内地及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计划“出海”的内地企业提供足够空间去优化自身的全球税务布局。
低税率外,香港亦是中国境内唯一采用普通法的司法区。《基本法》确保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和司法独立,加上独特的中英双语法律环境,为“出海”的内地企业,以及来港落户的国际企业,提供“可理解、能预期”的法治环境和受国际认可的争议解决机制。还是那一句:不管是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还是把外资“引进来”,香港的角色和地位始终独一无二,是不二之选。
“出海专班”的设立,充分凸显香港作为国家“超级连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让香港真正做到“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出海专班”的缜密分工和协调,能更有效地把香港的独特优势展现,擦亮香港的“金字招牌”,做好“引进来,走出来”的工作。在可见的将来,市民将看到愈来愈多内地企业以香港为起点,接轨世界、拓展全球,把“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这项重要任务做得愈来愈好。
作者笔名裘言真是时事评论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