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珮帆|沙岭数据园双信封招标 技术占七成寻产业突破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特区政府最近宣布了以“双信封制”公开招标出售新界北区沙岭用地,用于发展数据园区。这块地挺大的,总面积约116.365平方米,位于北部都会区,靠近罗湖。特区政府计划把这地改划为“其他指定用途”注明“创新及科技”,最高楼面面积可达25万平方米,而且不少于70%要用作高端资料中心。笔者认为,沙岭数据园区对香港乃至整个大湾区发展AI及数据产业有重要价值,不能单纯以卖地角度只看地价。这种产业导向的思路很关键,应该在香港产业发展中得到重视。

招标由10月10日开始,截标日期是2025年12月31日。这个“双信封制”很有意思,就是把标书分成两部分,非价格建议占70%权重,价格建议只占30%。这种安排在香港的土地招标中不太常见,说明政府更看重技术实力而非出价高低。这个招标正悄然引发一场关乎香港未来的竞争。这一规划直接对接《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将沙岭土地改作创科及相关用途的设想。随后,《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更进一步宣布,用作资料中心及相关用途的创科用地将扩大至十公顷,显示政府对发展数位经济的决心。

“双信封制”招标方式是本次沙岭土地出让的最大亮点。这种机制要求投标者分别准备两个独立信封:一个是 “非标金建议书” ,另一个是“标金建议书”。在评审过程中,两个信封将被分别对待,确保技术方案和价格方案得到独立评估。这一设计突破香港传统土地招标惯例,不再由“价高者得”主导,反映出政府更重视土地的长期产业效益而非一次性土地收入。在具体评分比重上,技术因素占70%,价格因素仅占30%。这意味着即使投标者出价较低,但若技术方案出色,仍有可能中标。

投资规模和算力规模两项最为关键,各占20分。这直接反映了园区对硬体设施和计算能力的要求,符合发展高端资料中心的定位。经济产出和创新建议各占15分。这两项关注园区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性,要求投标者不仅要有投资意愿,更要有创新思维。其余四项评审准则包括:园区投产日期、发展高端资料中心的经验、技术型职位数目及环境、社会与治理建议。这些因素共同确保中标者能快速推进项目,具备相关经验,并承担社会责任。

笔者指出,这些非价格建议主要考虑“拟发展资料园区的总体投资、算力规模、园区的投产日期、预计可创造的经济产出及衍生的技术职位等”。这种契约监管机制确保了投标者承诺的技术指标和发展规划能够落地实施,防止“中标后变卦”的情况。

沙岭数据园区的建设对香港未来发展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它是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的重要前哨站,标志着北都区发展已正式踏入实景图的阶段。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沙岭资料园区将说明香港巩固作为区内数字基础设施枢纽的地位。

在AI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端资料中心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不仅是金钱上的投资,更是香港对未来的一场投资,投资香港一个从国际金融中心,蜕变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未来。

作者葛珮帆是民建联立法会(选委界)议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