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支援学童精神健康:“三层机制”之外,还需社交情绪教育
来稿作者:陈尚懿
特首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推展把中学“三层应急机制”恒常化并扩展小四至小六试行,以应对学童精神健康状况。特区政府正视学童情绪状况,并系统化关注学童情绪需要,实为推动青少年正向思维的第一步。笔者乐见机制延伸至高小;对于加强机制的运行成效,笔者有些建议。
以学校为本的“三层应急机制”自2023年开始在全港中学推行,旨在及早识别和支援有较高自杀风险的学生。第一层机制主要用作对学校人员的培训和家长教育,提高他们识别及支援学生的能力。学校透过灵活调动校内跨专业团队人手和资源去支援有需要学生。第二层应急机制则是连系“校外支援网络”作转介及进一步跟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适切的跟进服务。第三层应急机制是由学校转介有高自杀风险的学生到医管局接受精神科专科门诊服务。
由2024年11月至2025年8月,有287宗个案透过第二层机制转介至社署,114宗个案透过第三层机制转介至医管局精神科。此模式促进校内外跨专业协作,及早识别及跟进学童情绪压力的个案,减少悲剧发生。
特首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推展把中学“三层应急机制”恒常化并扩展小四至小六试行。笔者乐见机制延伸至高小,并提出以下建议,冀能加强机制的运行成效。
首先,鼓励学校善用“三层应急机制”,跨专业合作跟进学生情绪状况。根据现职小学老师反映,处理学生情绪状况主要由驻校社工及辅导组教师跟进,教师未必个个具备情绪处理的培训,这令到教师面对学生突发的情绪状况,未必有相应技巧处理,亦在校内孤立无援。《2023教师身心健康问卷调查》指出,51.6%的教师表示学生的情绪问题是他们面对的工作压力之一。即使教师想持续跟进学生情绪状况,繁多的行政工作亦令教师难以抽出时间与学生长期倾谈;加上他们缺乏足够处理情绪状况的培训,未必可以时刻充当“守门人”,惠及每个学生情绪需要。
如要在小学实践“三层应急机制”,教师当然要有相应的情绪处理培训,例如外购非牟利组织或培训公司的培训服务。不过,是否当教师得到相应的培训,就可以完全处理学生的情绪?“三层应急机制”的重要之处在于“跨专业合作”,所以不能单独依靠教师解决问题。中学的“三层应急机制”已运行数年,《大学线》曾就此访问中学教师,有教师认为即使教师得到情绪处理的培训,要处理学生精神健康状况也是极具压力,“怕在过程中做错决定”。可见机制需要促使不同专业合作,否则容易带来反效果。
故此,特区政府在推行“三层应急机制”时,要令校内各专业(如校本教育心理学家、学校社工、辅导人员等)灵活合作处理学生潜在风险,政府可制定校内跨专业合作的建议指引,例如建议校内跨专业定期倾谈校内含潜在风险的学生状况及跟进方向。除了学校内跨专业协作,学校可透过“三层应急机制”的医、教和社跨专业协作,让学校及早“找外援”, 各司其职跟进学生状况, 为学童提供双重保障。
另外,要令“三层应急机制”发挥最大效能,需从学生教育根本著手。虽然“三层应急机制”将会延申至高小运行,但如果学生不倾向分享自身情绪,则令学校人员难以及早发现含潜在风险的个案。2022年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公布“学生升中适应”调查,半数学生承认在升中过程中有压力、焦虑及抑郁,原因是青春期转变,学生对社交和别人的评价较为敏感。加上高小学生面对升中压力,学业成绩及对新环境的恐惧成为了高小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除此之外,升上中学不但功课量大增,而且过往朋友未必升上同一中学。调查显示学童平均需要三个月时间才适应新校园生活,学童亦倾向打游戏及听音乐去调节情绪,而不倾向与人倾诉,这加重了教师识别面对情绪困扰学童的困难。《大学线》的受访教师认为即使有问卷调查等恒常评估机制,是否及时找到潜在风险个案取决于学生愿意分享多少。故此,如要让“三层应急机制”完善发挥效能,则要从学生教育中着手。
笔者建议将“社交情绪教育”纳入常规课堂,让学生明白分享情绪的重要性。2017年香港青年协会公布的“情绪教育教师意向调查”中,显示71.6%的教师认为情绪教育应于高小或之前推行,但现在校内依然未有情绪教育的课程,只有部分学校会在课外活动为学生推行情绪教育。现时,有两间小学推行为期十个月的社交情绪学习的校内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社交觉察、人际关系、负责任决策五大核心领域,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社交情绪技能基础,提升心理健康及面对逆境的韧力。有学童表示课程令他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学会化解校园衡突及修补关系,这增加了学童的社交情绪技能及更愿意分享其情绪状况。
当然,或会担心增加学生课堂数量,变相增加学业压力。情绪教育其实可以融入于人文科及价值观教育的教程内,这可以破除“增加学业压力”的忧虑,亦使学生增加对情绪的认识。如校园推行情绪教育常规化:一来可以增加学童找人倾诉的机会,令教师更易识别含潜在危机的个案,二来助学童提早适应升中新环境所面对的压力,三来让学童互相成为“同行者”,在校园内推行朋辈支援。当“三层应急机制”在小学正式推行,教师亦可在课堂中与学童讨论情绪相关的议题,推动“分享情绪”的校园气氛,更易识别有需要学生及为其跟进,使“三层应急机制”发挥最大效能。
作者陈尚懿是自发学生组织“同行鸟”创办人,关注大众精神健康。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