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善同行|运动前后“动静结合”拉伸肌肉 有效减低受伤机会

撰文: 医善同行
出版:更新:

作者:郑咏心治疗师

不少人在每次运动前后,总是忽略热身(warm up)及缓和(cool down),容易令肌肉损伤撕裂。其实以上两者均可透过伸展(stretches)动作,简单完成。运动前可进行动态伸展动作,唤醒肌肉群,让身体做好准备,既大幅减低受伤机会,又可提升整体运动表现。当运动后,身体则需要通过静态伸展,回复常态,亦有助减轻肌肉酸痛。

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身心健康,但每次运动前后,我们的肌肉都需要一动一静的伸展动作,去进行热身及放松。否则肌肉在一次次的运动时骤然拉紧,甚至越拉越紧,最终容易因无法承受压力而撕裂受伤。

谈到热身,我们可以进行动态伸展,以下简介四个通用及简易的动作:

(1)弓箭步及胸椎转体:有助伸展侧腹和大腿肌群,以及增加胸椎活动度。当站立后一脚向前跨步,另一脚弯曲膝盖,将身体重心压低成弓箭步姿势。其后擡高双手手肘,保持下半身动作稳定,再进行上半身转体动作。

(2)俯卧爬行:可以一并活动到多个肌群,包括肩膀、三头肌、胸肌、臀大肌及大腿后肌等。站立后弯腰俯身,手碰地面,用双手带动身体向前爬行,腹肌保持发力,再原路退回脚边。

(3)高擡腿:伸展及锻炼大腿前后方肌肉和小腿后方肌肉。我们可以原地交替擡高膝盖,将双手放到腰部位置,擡高膝盖踏步。

(4)踢臀跑:有效活动大腿后方肌肉。当原地跑动时,保持擡头挺胸,下肢则向后交替踢动,尽量将脚跟踢向臀部。

有效的热身应保持在五至十分钟以内,避免身体疲惫,影响运动表现。我们可以在做运动前,先做一至两分钟缓步跑等带氧运动,简单活动全身关节。然后把以上四个热身动作每个做十下,提升血液循环、肌肉温度、心跳率及灵活度。

进行热身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减低运动受伤的机会。因为热身运动可以令肌肉及神经讯号加快同步,提升我们对肌肉的控制能力,避免出现身体跟不上脑袋讯号而不慎受伤的情况。举例有打球习惯的患者,如果不作热身就直接“开波”,肌肉容易因尚未习惯突增的运动量及移动幅度而扯伤,甚至撕裂。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一些通用的热身动作,各项运动的热身动作重点亦会不同。以羽毛球及游泳为例,两者会运用的肌肉群不尽相同。羽毛球的热身动作,主要与手部发力及双脚弹跳有关;游泳的热身动作,则与伸展手脚及核心肌群相关。在物理治疗层面,治疗师可以为不同运动的爱好者指导正确及高效的动作。做对适合的动作,有助事半功倍地提升运动表现。

至于运动后的缓和动作,建议以“静态拉伸”为主,令在运动期间收缩及绷紧的肌肉得以放松,回复弹性。拉伸动作更可加强血液循环,将运动产生的乳酸带走,减少肌肉酸痛。接下来介绍六种涵盖上肢及下肢的静态拉伸动作,包括:

(1)交叉手臂肩部伸展
(2)三头肌伸展
(3)髋屈肌伸展
(4)四头肌伸展
(5)腘绳肌伸展
(6)坐式臀部伸展

+1

以上每个静态拉伸动作,我们可以维持30到60秒,做一至三组,让肌肉有足够的时间放松。拉伸时感觉到肌肉轻微拉扯便可。若感到尖锐的疼痛,可能是拉伤的警号,应立即停止相关动作,若持续疼痛,宜寻求专业协助。

试想我们的肌肉如同橡皮筋一样,会在运动中越拉越紧。无法放松的话,过于绷紧就会断裂。曾有一位女患者是网球爱好者,平均一周会打三次网球。她在密集运动下却没有安排适当的拉伸时间,结果有次打球期间,小腿发出一声脆响,顿时剧痛得难以行走。其后入院检查就发现小腿肌肉过度绷紧而撕裂,最终须进行休养,再在物理治疗帮助下进行适合的复康运动,慢慢痊愈。

由此可见,伸展动作可以带来缓和及放松作用,可谓相当重要。运动后理应以至少约十分钟时间,慢慢拉筋,令身体回复状态。伸展运动好处多多,不过须注意若有以下情况,就不宜进行拉筋:

(1)近期受伤:刚刚遭受骨折、扭伤或拉伤的人,拉筋可能令病情加剧。
(2)关节问题:关节不稳定、关节炎或其他慢性关节问题人士,应小心进行拉筋。
(3)感染:有肌肉或关节感染或发炎人士,直到痊愈之前,应避免拉筋。
(4)剧烈疼痛:在活动时出现显著疼痛人士,应停止拉筋,并寻求医疗专业评估。
(5)其他医疗状况:骨质疏松或神经系统疾病人士,须小心及确保安全下进行拉筋。

如有任何疑问,应先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专业意见。不少人在每次运动前后,总是忽略热身(warm up)及缓和(cool down),容易令肌肉损伤撕裂。其实以上两者均可透过伸展(stretches)动作,简单完成。运动前可进行动态伸展动作,唤醒肌肉群,让身体做好准备,既大幅减低受伤机会,又可提升整体运动表现。当运动后,身体则需要通过静态伸展,回复常态,亦有助减轻肌肉酸痛。

作者郑咏心是“医善同行”医学顾问、注册物理治疗师。

“医善同行”栏目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本身是本地注册慈善团体,不时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并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