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十五五”下香港机遇必会更多
作者:刘仲恒医生
某些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往往以选举周期为单位。以美国为例,每当政权交替,新政府往往会推翻前任政策,重新来过。然而,中国的政策制定则着眼长远,采用五年规划制度。每个五年规划都清晰阐明国家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并有效配置资源,以确保这些目标得以落实。
在笔者记忆中,最具深远影响的要数1981年启动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在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提出“改革开放”方针,将市场经济元素纳入国家规划,开启中国现代化的新时代。随之而来的经济特区建立与外资涌入,彻底改变了全国的经济格局,也重塑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那场变革堪称翻天覆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难以想像,如今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与军事领域迈入世界强国之列,更在科技创新上引领潮流。可以说,1981年启动的那个五年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到了21世纪初,大量西方制造业工作岗位转移至中国沿海城市的工厂,见证了中国以和平方式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而涵盖2026至2030年的“十五五”规划草案已在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上讨论。许多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十五五”会对香港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开放”依然是国家主要方针。全会公报明确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列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并指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这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政策基础与方向保障。
对香港而言,这是重大利好。香港的定位是“超级连系人”与“超级增值人”。只要国家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甚至迈向更全面、更深入的阶段,香港作为国际门户与服务枢纽,其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简言之,只要内地继续深化对外合作,就离不开香港的专业服务、金融平台及国际网络。这是香港的存在与价值的根本所在。
可以肯定地说,在“十五五”时期,香港面临的发展机遇将只增不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香港应主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在区域一体化和跨境协作方面加强布局。具体而言,应积极打破跨境合作的制度与技术壁垒,令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顺畅。在这方面,“北部都会区”的作用尤为关键。该区位于新界北区及元朗区,紧邻深圳,若能有效发展,必将成为促进深港合作、推动大湾区融合的重要引擎。
展望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的落实,香港的角色将更为突出,机遇也将更多。只要把握方向、主动融入、积极作为,香港定能在国家新一轮发展蓝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与国家共荣共进的长远目标。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全球专业青年倡议行动创始召集人,团结香港基金顾问。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