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汇|告别气候幻想:北都可成自然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世界级典范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作者:Rebecca Süss、杨敬雯

全球竭力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时遇上重重困难,我们是时候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采取“激进现实主义”(Radical Realism)态度——全球暖化将远超摄氏1.5度甚至2度的临界点,并立即为此作好万全准备。科学预测敲响了警钟,在2100年前,全球气温或将攀升达摄氏3.1度,而1.5度的升温门槛最早可能在2029年便会失守。各国国家自主贡献减碳目标远远不足,加上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将于2026年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突破气候升温临界点已非未来预言,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况。

气温不断上升、生物多样性加快崩溃,以及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等等将不再是遥远的新闻头条,而是我们未来的日常生活,香港近年经历的超强台风和世纪暴雨,已让我们窥见未来的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会大幅增加气候风险,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减碳,却忽略适应气候变化和提升城市韧性,将来面对灾害时只会更为脆弱。

但现实是,全球经济放缓,政府财政紧绌,应如何善用有限资源令香港迈向可持续并具备气候韧性的未来?其中一个可行方法是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大自然可成为基建一部分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旨在保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同时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其绝非仅是种植树木或兴建公园,从运用绿色基建为市区降温,到使用传统的基围虾塘作为抵御风暴潮和洪水的天然缓冲区等,这些方案乃是能够同时为城市降温、吸收洪水、改善空气质素、提升居民福祉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的整体系统。

对于像香港这样极易受气候影响的城市,扩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应用规模并使其成为标准做法,已是刻不容缓。可惜的是,过去我们无法在经济及规划层面正确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令大自然常常被视为发展的阻碍而非助力,导致错失良机,不仅破坏环境,更是削弱香港应对气候冲击的关键防线。

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都会区的绿色机遇

放眼全国,中国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风险日益加剧的威胁。其更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 年)》标志着一个重大转变——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目标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框架和城市规划之中。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汇聚港深等经济重镇,以及丰富的生态资产,理应视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策略区域。我们未来不应再于经济增长与自然之间作出取舍,而是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绿色创新走廊”,让丰富自然生态成为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和核心竞争力的引擎。

北部都会区占地三万公顷,并沿着生态价值极高的后海湾发展,正是香港实践此愿景的黄金机会。北部都会区在孕育独特生态系统的同时,亦高度暴露于极端高温、山火、水浸、海平面上升和山泥倾泻等多重气候风险之中。若能摆脱传统把绿化、住宅和经济用地分割处理的规划模式,改为采纳一种全新的整合思维,承认并结合生物多样性和大自然的力量,把其衔接现有交通、房屋和水资源管理策略,我们便能把北部都会区打造成一个展示气候智慧,且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世界级城市典范,实现繁荣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

独立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与大自然保护协会于年中共同推出报告,建议政府发展北都时应推行整体景观层面的规划,强调重新连接零散生态系统,并把其转化为一个具规模且协同发挥效益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景观网络,从而带来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要实现此目标,必须跨界协作,汇集专家、发展商、金融策略师、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共同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发展。

克服资金瓶颈:公私营和慈善界携手合作

要大规模推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最大的难题是资金。由于大自然的经济价值长期被低估,其长远效益亦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单靠公共财政难以支撑。为此,我们必须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例如明确政策讯号、完善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方法,并推动创新的融资机制。其中,“混合融资”和“公私营及慈善界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hilanthropy Partnerships, PPPPs)是两个潜力巨大的方向。

在混合融资模式中,政府或慈善基金可投入前期资金,以分担风险,从而吸引私人资本参与。而在PPPP模式中,政府可提供策略方向和政策支持,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核心基建;慈善界可资助初期的研究与试验计划;私营机构可投资于具商业潜力的规模化项目;而最后由公共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长期管理,共同创造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共享价值。这些模式有望为北部都会区的气候韧性基建项目,引入源源不绝的绿色资金。

高瞻远瞩,果断行动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提供一条兼具激进现实主义与务实乐观精神的出路。当我们把大自然真正融入城市规划的基因,而非仅是事后补救的“奢侈品”,我们就能够设计出一个更安全宜居,也更具气候韧性的未来。

当全球气候风险升温,经济前景不明,现在正是香港需要高瞻远瞩、果断行动的时刻。北部都会区不仅是一个新市镇发展项目,更是香港引领绿色增长、向世界展示如何建设具备气候适应力未来城市的黄金机遇。我们必须把握当下,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护城河,为下一代建设一个繁荣与自然共生的香港。

作者Rebecca Süss是思汇政策研究所前研究助理;作者杨敬雯是思汇政策研究所营运经理。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