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中国新富加速上榜:每天都有亿万富豪诞生
来稿作者:叶文瀚博士
最新一份“胡润富豪榜”公布后,不少人第一反应是:“经济不是不太好吗?怎么富豪又多了这么多?”这确实是今年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大部分人感受到消费回落、楼市调整、日常支出变得谨慎之际,另一端的财富却在快速累积。这个反差,并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造富主角掌握核心技术
榜单显示,身家达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人数,过去一年增加了300多人,总数超过1,400位,创历史新高;以美元计算,更有超过1,000人达到10亿美元级别。粗略计算,就是差不多“每天都有一位新亿万富翁”诞生。这并非靠运气,而是与股市回暖和新经济板块的爆发性增长直接相关。
过去一年,深圳和上海的市场表现不俗,香港市场亦见明显企稳。资金重新回到拥有技术优势、具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例如电动车、生物科技、先进制造、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相关供应链。造富的主角,已经由土地、能源和金融,转向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企业家。
香港地产模式不再风光
以农夫山泉创办人钟睒睒重新成为内地首富为例,虽然他主业是瓶装水,听起来颇为“传统”,但实际上其企业的渠道、品牌与产品创新能力已建立高度壁垒;而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仍位居前列,则象征着中国互联网产品在全球文化输出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香港首富李嘉诚家族虽然身家仍稳,但在整体排名略有后移,多少反映出香港传统“资产+地产”模式,不再是造富速度最快的赛道。
然而,与富豪榜相对照的,是不少人仍感受到生活压力。通缩迹象未完全消失,消费情绪仍偏保守,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这便形成了“两个中国”:面向全球竞争、掌握技术优势的产业增长强劲;以内需为主的本地经济,复苏则较为缓慢。
社会能否共享转型机会?
这个差距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政策取向所导致的结构变化。近年中央的经济策略,不再以大规模刺激消费为主,而是将重点放在产业升级、科技自主和供应链安全。用一句较口语的说法,就是“宁愿花钱去造能力,而不是去造气氛”。这样的选择,短期未必人人有感,但长远决定竞争力。
因此,富豪榜本身并不是“经济好不好”的判断标准,而是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来源正在改变。真正的问题不是“为何有人赚到钱”,而是“新经济所创造的红利能否逐步向更多人扩散”。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政策连接:包括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以及能让创新成果真正落地生活层面的制度安排。
富豪多,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整个社会是否能共享到转型带来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最值得关心的不是榜单本身,而是下一步:新经济跑得快,能否带动整体往前走?——这,才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真正关键。
作者叶文瀚博士是亚洲行销科技协会主席,圣方济各大学创业培育中心副总监。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